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七百四十四章 爭論

 
“你們做了多少了?”李紅江嘴唇都有些哆嗦:“肘子你剛剛說……四萬?”

 
“對,到目前為止,已經做到了四萬一千零三十三個,漢字十三結構和標準部件,以及簡化漢字,我們全做完了,然後《康熙字典》,也做了一半。”

 
“現在只需要一個類似機讀卡的程序,將這些掃到信息系統裡,我們就有了一個四萬多字的基線版本。”

 
“不管我們使用gb還是用unicode,我們都可以通過編碼將這些點陣字納入碼位,構成一個新的大字庫。”

 
“那gb標準的擴容就迫在眉睫,gb13000還未推廣,就已經落後了……”李紅江的話語裡,充滿了苦澀的味道。

 
“剛剛李教授所說的困難,我覺得都是不難解決的。”周至說道:“關鍵是我們有沒有決心和態度。”

 
“如果有決心,那麼我們不管使用何種標準,都得將華夏大字庫考慮進去,哪怕是現在暫時做不到,也要給將來的擴張留夠餘地。”

 
“建庫不難,編碼也不難,難的是標準的制定。只要制定好了大字庫的標準,一切工作以容納全體漢字展開,著這個前提下摸索思路和方法,我個人覺得,其意義遠大於現在的gb13000。”

 
“gb13000,還是處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先搞一個能用的用著的思路上,這個思路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我們的目標應該一開始就落在構建全世界都能夠通用的,可兼容的,可擴展的,具備海量碼位的華夏大字庫上,並且如ascii嗎一樣,力爭使其成為唯一國際通用標準。”

 
“至於即將推出的gb13000,甚至更之前的gb2312,只是這個大字庫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子集而已,將來我們還可以定義出幾個子集,分別滿足普通用戶,政府機關,專業出版社,大型圖書館使用,達到效率優化和成本縮減的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