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六百五十四章 有劇本的廣告

 
「onthereforfdiaduringtheChinesetransfortionperiod。」周至張口就來:「這課題劍橋感興趣不?你爸媽都是劍橋哲學和文學教授,博導,你做這課題,也算是我們華夏所說的「子承父業,克紹箕裘」了吧?」

 
「中國轉型期內的媒體改制?」付霞還不明白克紹箕裘這般複雜的成語,不過周至唸的英文先將她嚇著了:「需要玩這麼大?」

 
周至從她擠了擠眼:「還可以把新聞系搞成蜀大與劍橋的聯合研究項目。」

 
蜀大的新傳學院在後世非常出名,現在還是隸屬於中文系的小專業。

 
不過這個小專業現在非常火爆,一來紙媒現在還相當發達,二來各地正在大建自己的電視臺,三來各種新型期刊不斷出現,如今傳媒人才的缺口,那是相當大。

 
但是學院還有一個任務是學術研究,拋開人才培養的成績單看這方面,新聞專業的課題就弱了一點。

 
周至提出的這個,哪怕僅僅是從「修史」的角度出發,都是一個相當漂亮的研究課題。

 
而且起碼得耗時三五年,非常適合付霞。

 
一邊的池薛荔眼神也亮了,因為這個課題,同樣適合她。

 
池薛荔的學歷還在本科,雖然現在還算夠用,但是也不是非常夠用。

 
對池薛荔來說,如今要搞個在職研究生還是簡單的,重點在畢業和繼續進階。

 
那就得有研究課題和畢業論文。

 
她就非常羨慕周至,死肘子的做法就挺絕,人還沒進大學呢,碩士博士的論文都搞得差不多了,一部《夾川方言訓詁》的總綱,還作為地方方言研究的「新方***」,「古法新用」的優秀思路,堂而皇之地刊登在了國家專刊《文史》上。

 
池薛荔又不是學術界的人,她的目的就是「混文憑」,作為一個媒體人搞一個新聞媒體的課題,背後還有「劍橋合作研究項目」的加持,怎麼都夠她拿下一個金光閃閃成色十足的碩士甚至博士頭銜了。

 
付霞的父母都是劍橋教授,博導……好弟弟這是在點我呢。

 
起碼池薛荔的理解是這樣的,對待付霞的態度也立馬變得不一樣了:「有胡處大力支持,替我們解決了入職的問題,那我們就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