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六百一十章 紫定

 
梅瓶,素雅清逸,宋代瓷器崇尚簡約的典型代表。

 
然而這個瓶子的釉色卻一點不素雅,整體施醬色釉,外表泛黃,明明是一件瓷器,卻給人一種銅器的感覺。

 
兩道光束短暫地在瓶子上會攏之後,又默契的移開,掃到了別的瓷器上。

 
瓶子的賣家是一名老者,穿著一件藍布衫子,裡頭是一件紅背心,下面是犢鼻褲加布鞋,一臉地愁苦相:“兩位老客,要看上啥了,咱劃劃價。”

 
周至並不老,卻被稱作老客,所謂的劃價,其實是老時間裡這行當的交易方式,就是拿袖子將手攏著拿手指在私下裡談價錢,不然外人知曉。

 
現在雖然都是直接聊價錢了,但是老者還是用的老時節裡的行話,只能說明這位是在這一行裡待久了的人。

 
遇到這樣的老手就沒辦法了,周至沉吟了一下,直接將這醬色的梅瓶拎到了面前,打開手電細細觀察了起來。

 
另一邊馬爺也沒閒著,一樣拿手電照看。

 
梅瓶上還暗刻這花紋,器身以弦紋分了五層,口沿處剃劃草葉紋;肩、腹及腰身處滿刻唐草紋,工匠有意忽略了唐草的枝幹,而用誇張的手法表現花葉的柔軟舒展,相信在白天的時候一定會非常的漂亮。

 
從瓶口就能夠看得出來,釉層其實很薄,底胎是白瓷胎,燒造的時候釉料向下垂流,以至於露出了潔白的胎骨。

 
這是當時的燒造工藝造成的缺憾,瓷胎固釉能力偏弱,高溫下釉面會融化流動,在停火後會漸漸凝縮,最終燒出的瓷器釉色會如同同時期的官窯汝窯那般,沒有後世瓷器那種玻璃般的明亮浮光,釉色充滿玉質的瑩潤感,光澤含蓄,有一種淳厚質樸之美。

 
宋代藝術以“韻”為高,追求素雅,這也就是“備眾善而自韜晦,行於簡易閒澹之中,而具深遠無窮之味”的氣韻。

 
正因為是流動的薄釉,因此燒造過程中的控制就極難,要控制窯變,達到釉色純正,通體一致,光潤美觀的效果,難度極大。

 
因此這類瓷器當時燒造得非常稀少,存世就更加難得,一般都是以小件的盤碟碗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