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五百七十一章 《簪花仕女圖》

  單色釉瓷器也非常多,但是受如今買家賣家的水平所限,良莠不齊外加難以分辨,就如同之前撿漏的那個石榴尊一樣,導致行情極低。

  但是這個門類又極廣,從商周原始青瓷開始算,知道後世鄉下土窯的石灰釉,其實都算是單色釉,而且從治胎到施釉燒造的大工藝流程基本都還是一樣的,很多專家都得打眼在這上頭。

  周至倒是沒有這個問題,因為夾川出的漢陶,宋瓷,清瓷,各種碎片出土太多,他在夾川長江邊上撿得多了。

  但是文玩這個行當也不是年代越久遠就越有價值,主要還是看市場的接受程度和追捧程度。

  比如這市場上齊白石的蝦,四尺半的也就一千不到,而現在已經蜚聲國際的張大千幾位,畫作早就超過了三萬一尺。

  一路行來,周至又出手拿下了一幅畫,全世界範圍內唯一認定的唐代仕女畫傳世孤本——傳為唐代周昉繪製的一幅粗絹本設色畫《簪花仕女圖》。

  當然不可能是真跡,真跡在Ln省博物館,現在周至買到的這一幅,卻是一九五六年的時候,國家組織攻關,由榮寶齋“帖套作”,通過木版水印技術復刻的絹本作品。

  但是這也了不得,木版水印最珍貴之處在於它能夠最大限度地複製原作,忠實於原作,複製水平之高,有時到了無法分辨原作與複製品的程度。

  而榮寶齋的作品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周至手上這幅《簪花仕女圖》,當時國家也就複印了幾十張,是能夠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友人的,規格相當高。

  但是在這個舊貨市場,周至只花了八十塊,輕輕鬆鬆就拿到了手。文學一二

  這是給四表舅和四舅媽的禮物,相信二老見到這幅,“下真跡一等”的藝術瑰寶,一定會非常的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