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五百六十七章 四十給你開個張

  “宋代民窯的?”老柴見周至停下了腳步,低聲問道。

  “還要老。”周至低聲說道:“最晚五代,早到漢代,不過那些雞俑,豬牛俑,都該是明器。”

  “那挺晦氣。”老柴說道:“要過去嗎?”

  “算了,這些東西除了非常精細和有特色的,如雙蛇身人面俑那種,其餘也沒什麼意思,還容易出事兒。”

  “嗯。”

  “不過說明這市場不錯,起碼才進門兒就見到真東西了。”

  “真東西也得值錢才行。”老柴笑道:“繼續看。”

  說話間幾人在一處攤位前停了下來,老王蹲下了身子:“誒,好像這攤子東西有點而意思。”….幾人都蹲下身來,這時候就體現出集體行動的優勢了,四個人直接將這攤子給圍了個實,別人一時間也擠不進來。

  這攤子上的瓷器主要都是青花,鬥彩,粉彩的杯盤碗盞,老王看中了一對鈴鐺杯,杯子上繪製的是粉彩人物詩詞包袱的題材。

  人物分別是蘇若蘭和伏生,所謂“詩詞包袱”,就是杯子上繪製的一個包袱圖案,包袱上的空白處寫著一首評價人物的詩歌。

  伏生是漢人,享年百歲。

  歷史記載他“秦時焚書,於壁中藏《尚書》。漢初,僅存二十八篇,以教齊魯之間。文帝時求能治《尚書》者,以年九十餘老不能行,乃使晁錯往受之。今文《尚書》學者,皆出其門。”

  世傳的今文《尚書》皆出於他。

  而蘇若蘭則是前秦時代的大才女,她曾經在長寬都是八寸的錦緞上,每行二十九字,分成二十九行排列,每個字縱橫對齊,織出八百四十一個字,。

  這些文字五彩相間,上下左右反覆都成章句,若蘭把這副錦緞命名為“璇璣圖”,暗寓她對丈夫的戀情,就象星星一樣深邃而不變。

  “璇璣圖”織好後,若蘭派人送往襄陽交給夫君竇滔。旁邊的人見了這圖,都不解其意,文武精通的竇滔捧著“璇璣圖”,看著這些徘徊宛轉、縱橫自成詩章的錦緞,他玩味十多天,當完全讀懂了妻子的一片深情時,不覺潸然淚下,並驚歎若蘭卓絕的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