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五百六十六章 規矩

  “對對對,肘子說的這個的確存在,古玩行從來不公開打假,因為過去古玩業有行業規則,出了問題只能通過行會斷是非,而行會對於‘打眼’的行為並不保護。”老柴點頭表示任何周至的說法。

  “如一九三零年,Bj老古玩商劉東軒,因將一塊真黃田石看成假的,丟不起面子而活活氣死;三六年的時候,七十二歲的老古玩商人沈古甫,因眼力不濟花十萬萬元買了幾件假乾隆官窯瓷,門店信譽受損,最後導致破產;”老王補充道

  “傳統古玩交易不單純是價格上的較量,更重要的是知識和眼力上的較量。”老柴說道:“因此無論是買虧了還是賣漏了,均不能退貨或找後賬。因為古玩交易憑的就是眼力和實力,外行不懂也不敢買,敢買必須要懂。買家也許買假買貴,賣家也許賣漏賣低,買賣雙方都承擔著一定的風險。退貨或找後賬的風氣一長,勢必影響其在業內的聲譽。”….“那就沒有辦法懲罰賣假貨的人了?”付霞憤憤不平地問道。

  “賣假也分情況,一種是賣家自己沒看明白,一種是賣家故意為之。”老柴說道:“老時節裡,要是發現店家拿出來的藏品有問題,懂行的藏家只需要把器物的口朝下輕輕地放在櫃檯上,以示店家看著辦。懂規矩的店家,只要聽買家講出子醜寅卯來,店家要必須請客,給封口費,行話裡叫做‘掛紅’。”

  “因為要是傳出去了,名聲可不好聽,會大大影響店鋪的生意,嚴重的會導致關門歇業。在老時節裡這就是懲罰了。”老柴說道。

  付霞搖著頭:“你們東方人的思路,有時候真的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就別想。而且現在古玩行早已沒了這規矩,更沒了廉恥,都是知道知假賣假,有一個騙一個。”費觀笑道:“所以如果是外行的話,買文玩最好的地方,還是各地的文物總店。尤其是你們外國人,我不是說你們外國人沒高手啊,但是絕大數逛古玩行的,都是棒槌。”衛鯹尛說

  “看完貨最後就是交易了,這裡還有兩條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