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五百二十三章 民窯國寶

  “明代的官搭民燒製度,是一種非常殘酷的剝削和被剝削的關係,但是有一個好處,就是打開了官民交流的一個窗口,開始了互動。”

  “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御窯廠的工匠們是最好的一批製坯和繪畫工匠,‘官搭’的意思,最早是指的從制胚到入窯選最佳位置搭放,這部分工作都是由御窯廠來完成,民間窯口擁有者只負責燒造。”

  “之後就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兒,‘官搭’慢慢演變為‘官督’,那些工人也慢慢演成了民窯的工匠師父,變相地完成了民窯工藝的提升。”

  “民窯生產欽限瓷,挑選極其嚴格,選出最為精緻的產品作為欽限瓷器。剩下的,明朝皇室就強行發賣給民窯窯主。”

  “雖然有種種弊端,但是民窯的工藝也終於抵達了不遜於官窯的水平。當然了,名家定製也是民窯,老百姓家裡鹹菜罈子也是民窯,這裡邊的差別就大了去了。”

  “因此需要從裡邊將精品挑揀出來。”

  說完指著桌上一個盤子:“比如這個。”

  老柴將盤子拿起來,發現是一個人物盤,底部寫著“仁波佳制”四個字。

  這就是非年代款,明代青花裡標準的民窯特徵,即便是器型再優美,畫面再精雅,髮色再美麗,釉色再瑩潤,之前都是不敢下手的。

  因為難辨年代,更難辨真假。

  “這是天啟青花。”周至說道。

  “小周老弟,再給我們講細一些。”

  “髮色釉料這些我就不說了,柴叔應該辨別得出來,我只說這底款的來歷。”周至侃侃而談:“明代中晚期後,民窯青花瓷器中,私人定燒的器皿開始多了起來,這類器物一般都有款識,記定燒者的姓名、堂號或寫有吉言,也有帶干支款者。”

  “定燒的器皿製作都比較精細,說明到了晚期,御窯廠已無法嚴密控制民窯,民窯衝破了官窯的各種束縛,在燒造技藝上有了改進和創新,開始有能力為一些上層人物或文人墨客定燒瓷器。”

  “這類器物底款已經發現的有‘萬曆李衙置用’,‘萬曆程廷梓造’,‘玄陰堂用’等字樣,其中有兩款非常精美,底款是‘仁波佳制’和‘米石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