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四百九十章 汝窯

  它在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觀察,顏色會有神奇的不同變化。

  周至將瓷盒捧在明媚的陽光下,顏色就變得青中泛黃,恰似雨過天晴後,雲開霧散時,澄清的藍空上泛起的金色陽光。

  而將它放到沒有光線直射的地方,瓷器顏色又變得青中偏藍,猶如清徹的湖水。

  釉面色澤滋潤純正、視之如碧峰翠色,但釉中卻布有一些紅暈,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陽晚霞,有的似雨過天晴,有的如長虹懸空。

  究其原因,是瑪瑙入釉讓汝窯產生的特有不同角度的斜紋開片,對光照的不同反射角度,造就出的光學現象。

  瑪瑙入釉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釉面滋潤柔和,純淨如玉,有明顯酥油感覺,而不像一般瓷器用釉清透,玻璃感賊強。

  這個瓷盒的釉面是一種乳濁狀,撫之如絹,溫潤古樸,光澤瑩潤如堆脂,素靜典雅,有一種似玉非玉之美。

  這就是汝窯的第二個重要特徵,面如玉。

  關鍵成因,就是瓷器表面的半乳濁狀的結晶釉。

  這種結晶釉對色與光極敏感,青綠釉卻能從內反射出紅暈。釉子稍厚處,如凝脂般將青翠固化,又如臘滴微淌,將瑪瑙融化之後而又將其垂固。

  釉子稍薄處,卻如少女羞澀面現昏紅,又如晨曦微露,將薄雲微微染紅。

  釉面的光澤,不如官、哥瓷晶瑩,更遜於龍泉青瓷嫩豔輕浮,這種缺乏明顯玻化質感的特徵,恰恰是瑪瑙為釉的重要特徵,使釉質肥厚瑩潤若堆脂,造就出汝瓷特有的美感,更符合歷代文人雅士的審美。

  後世諸多官窯燒造的彷汝窯瓷器,都無法完美還原出這一點,哪怕釉色已經逼近到可以和宋汝窯以假亂真,但這般如脂如玉的瑩潤質感,卻怎麼都模彷不出來。

  彷色易,彷地難,這是永樂雍正乾隆歷代模彷者發出的哀嘆。

  更何況,汝窯還有它另一項難以模彷的特徵——特殊的開片紋理。

  官窯哥窯的開片,蟹爪紋如金絲鐵線,非常的明顯,而汝窯的開片,卻具備非常含蓄的美感。

  它的是透明的。

  因此或者用「蟬翼紋」來形容更加貼切。

  就如同一片蟬翼,沒在了釉層當中。

  取來放大鏡觀察,能夠發現,在釉下蟬翼之間,還藏有一些稀疏氣泡,寥若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