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三百五十九章 原湯化原食兒

  “都沒有想到仿製一下?”

  “有仿製的,到清代,進貢的高麗紙開始有了麗金箋、金齡箋、鏡花箋、竹青紙等許多品種。清乾隆以後有仿製的高麗紙出現,之後的名家多有用仿製高麗紙的,不過作畫為多,書法用更好的本土用紙了。”

  “那這紙就算再珍貴,太小了也沒啥用處啊?”周至感到迷惑。

  “怎麼會沒有用處?!”邊上另一位白大褂急了:“修復宋明法帖繪畫,這些可都是寶貝啊!”

  “明白了,原湯化原食兒!”周至點頭:“那這邊還有一堆……”

  張老和助手徐工將剛剛周至和費經理取出來的紙張一一過目。

  “這個是竹料連四紙,明代開始有,以嫩竹為料,產於閩、贛兩省,色白麵光,背稍澀,簾紋約指……老師,是不是這樣?”

  “基本正確,只差了一點點功夫。”張老用放大鏡看著紙面:“這種紙中的極品,稱為‘太史連’,是康乾年間武英閣用來印刷‘殿版書’的主要用紙,乾隆以後用這種紙印書的就基本少見。其色淡黃,質細薄面平滑,背稍澀,沒隱簾紋,抖之有響聲。”

  “你細看這個黃,這是用建陽山椒染出來的,不是天然陳化之後的氧化色,這紙的簾紋卻也是陳化之後的‘後顯’,不是最早就可見。因此這個紙不是‘竹料連四’,而是更加珍貴的‘太史連’。”

  “再來看這一批,是不是也很相似?”張老又將一摞紙拉過來。

  周至看了看兩種紙:“張老,這區別還是有些大啊,太史連沒有草棍和毛屑,工藝似乎更高級,而這個紙夾有較多的草棍和毛屑啊。”

  “對,這位同學觀察很仔細。因為這個紙啊,其實可以算是‘太史連’的祖宗。”張老習慣性地將周至當作了來工美參觀的實習生,笑道。

  “比‘太史連’更早?明代?”

  “還要往前。”張老笑道:“這個叫‘建陽扣’,宋代產於閩省建陽而得名,也由於建陽麻紗書坊印書皆用此紙,故稱麻紗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