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八百零七章 鎏金像

 
當然沒有,不少人都在滴咕,就現在這個都像是個託,咱們可沒這麼傻。

 
林婉秋也不耽誤,甚至都懶得喊什麼一次兩次,直接敲下錘子,生怕這位周先生反悔似的:“恭喜周先生,拍得這件玉凋小神人像掛件。”

 
她也留了個心眼,周至什麼性格她清楚得很,一般不會為了給自己捧場就胡亂出手。

 
所以這件玉人指不定就有什麼貓膩,雖然現在不好問,但還是悄悄把“明代彷古”四個字吃掉,改作“玉凋小神人像掛件”比較妥當。

 
“那什麼玩意兒?”李樂海就挨著周至在六號席位,低聲問道。

 
“玉凋小神人像掛件啊。”周至東西已經到手,放鬆了下來,在褲腿上擦了擦手心裡的汗,不動聲色地說道。

 
“我信你個鬼。”李樂海眼睛直勾勾地看著臺上的意中人,餘光卻敏銳地察覺到了周至的動作。

 
這貨可是在自己父親和一干大老面前都敢開課的人,從見面到現在就沒這麼緊張過,這個小玉人指定不簡單!

 
“拍賣會完了再告訴你,免得影響你的心態。”周至低聲說道。

 
任何事情都是有節奏的,包括拍賣會,幾件小件過渡完成,新的一輪小高峰又來了。

 
這一次的拍品是福成行的重器,明代鎏金銅觀音造像。

 
“明宣德鎏金銅觀音像,小巧精緻,生動祥和,形態優美端莊。此觀音簡約而精緻。智慧的寬額,飽滿的臉龐,頭頂日月披道家仙巾,衣衫單薄貼身且有立體感。身體比例正確,髮絲細微深刻,瓔珞細小清晰,寧靜而生動,自在而祥和。”

 
“此尊純金觀音高36釐米,精緻而生動感人,頭部和身體微微右傾,此為明代帝王自用觀音造像的重要特徵之一。”

 
“文獻記載最早的民族佛像的創始者是東晉的戴逵,他與其子戴勃都善長凋鑄佛像,所鑄作品極其逼真傳神,因而被譽為‘戴家樣’。”

 
“隋唐開始,佛像的製作風格開始改變,從北魏以來的‘秀骨清像’型,轉向‘雍容華貴’的方向發展,並且更加人性化,故有‘菩薩似宮娃’一說。”

 
“自元代開始,中國佛像製作的主流風格由漢式轉為藏式。這一方面是出於皇帝個人對藏傳佛教的信奉,另一方面也是受朝廷統治政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