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八百零四章 證物

“之所以能夠如此確定,是因為一件著名的文物。”周至笑道:“一件在歷史上有著明確記載,以硬黃蠟紙為載體的確實文物。”

“有這樣的文物嗎?”安宅英一問道。

“有,它就在遼寧博物館,唐摹《萬歲通天帖》。”

“《萬歲通天帖》,又稱‘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卷’,武則天時期,王羲之後人王方慶,將王氏一門二十八人十卷法書真跡,獻給皇家,武則天將之交於弘文館,命高手鉤摹留存。這是傳世勾填最為精到,年代最為確切,真跡來源最為可靠的二王法帖。”

“其後真跡佚失,僅存一卷摹本傳世。”

“為了摹拓該本,唐代弘文館研究出了‘晌拓’之術,就是後世著名的雙鉤填墨法。”

“這種方法,要用到上品的黃蠟紙張,覆蓋在作品之上,在晌午的時候張於窗前,人於室內,利用日光拓寫作品字跡的外緣,是曰‘雙鉤’,然後填充墨色,如此便可以得到‘亞真跡一等’的高檔拓品。”

“這是我國古代為了保存複製名家書法作品發明的最佳辦法,然歷史也有記載,所謂‘晌拓歷代皆可為,總以硬黃蠟紙所摹為最精’。”

“硬黃蠟紙是唐代較名貴的藝術加工紙,產於蜀中,紙上均勻塗蠟,使紙具有光澤瑩潤和半透明的效果,用於書畫作品摹本的製作是最佳。”

“唐代皮日休有一首石榴歌,其中便有‘流霞包染紫鸚粟,黃蠟紙裹紅瓠房’一句,用黃蠟紙來形容石榴內層皮色,這既能夠說明硬黃蠟紙在當時的名貴,也能夠給我們提供重要的顏色和質地的參考。”

“這批珍貴的書法貼子,以硬黃蠟紙摹拓完成之後,弘文館便將之集中到了一起,裝表成卷軸,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萬歲通天帖》。”

“王羲之墨跡沒有原作流傳,這幅鉤摹本就被稱為‘下真跡一等’。本身鉤摹精妙,不僅較完整的保留了王羲之的筆韻和靈魂,甚至將原作中的缺損都鉤摹出來。”

“更具價值的,是它有明確的勾填年代記錄,且新舊唐書均有對王方慶獻帖的記載,來源非常可靠。”

“除此以外,該貼歷代傳承有序,歷次裝表還增加了唐代到清代的收藏記錄,包括岳珂,文徵明,董其昌,項子長等名家的題跋。以及乾隆等皇帝的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