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七百九十章 更上一層樓

不過組成一個開發小組,將這些搞出來的話,似乎也不是太難。

這段時間和計算機交道打得多了,周至上一世的碼農屬性正在漸漸覺醒,港大也有unicode的相關研究室,底層協議代碼就在研究室的小型機裡。

但是很多最新的成果,需要李樂山通過互聯網,從耶魯大學實驗室服務器扒過來。

周至這次帶了一個硬盤,裡邊是大字庫系列軟件,不過是最簡單的原理演示版的,不過如何將之加載到底層協議代碼上這一塊之前沒有,還得現寫。

準備好一切,為了提高效率,周至和李樂山並肩坐到了一起。

周至負責書寫關聯程序,而李樂山在邊上覆核。

關於一些細節和思路,兩人也需要討論和相互介紹,畢竟兩人術業雖然相通,卻也各有專攻,一個精通的是協議層,一個精通的是應用層。

好在兩人都是高手,港大研究室本身也有自己的研究者,是一名老教授,帶著一大幫的同學,現在正目瞪口呆地看著兩人用極度簡潔的語言交流幾句,然後這個內地來的小子就在鍵盤上噼裡啪啦一通敲打,很快一個程序就會編寫完成,然後編譯成功。

當然要完成一個字庫的正常運轉,哪怕僅僅是一個演示版,字庫裡邊只有一首《登鸛雀樓》,開發的部分也僅僅是打造關聯程序,就好像將地基和其上的建築固定到一起的“礎石”,那也不是一個程序能夠完成得了的,得是一個“程序包”。

好在這些程序都不大,兩人因為各自熟練,因此合作得非常默契,很快就完成了演示版的協議關聯工作。

其實工作到這裡就差不多了,不過為了演示方便,周至還是加裝了輸入法。

輸入法就用王永明發明的五筆輸入法,當年洛杉磯奧運會上,法國著名報社法新社的記者發現中國記者手寫新聞稿之後,還將之作為新聞嘲笑,聲稱洛杉磯奧運會現場,有來自全世界的七千多名記者,唯獨只有中國記者,還在使用中世紀的方法進行報道。

這是一段慘痛的歷史,除了國家澹事的科技發展和世界先進水準脫軌嚴重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象形文字帶來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