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七百六十章 臨陣磨槍

書法界也是如此,周至的心裡,練習間架結構和筆畫圓轉頓挫的法度,是每個練書法的人的必經之路,這些都練好了,才有資格談變化,否則就是笑話。

而張照和梁詩正,就是已經將這條必經之路走到了盡頭的人。

雖然最終沒有“擲破門牆”,“另闢蹊徑”,卻已經足以讓人五體投地地佩服了。

相比張照,梁詩正學書的路子和周至比較相近,周至也受顏真卿和歐陽詢的影響較大,還有就是黃庭堅。

而文徵明也是繼承的黃庭堅一路,所以梁詩正的參考大量文氏筆法的書風,在周至看來,就比較“易學”。

這些書法作品加起來也有幾十幅,有中堂大字,對聯,大小冊頁,扇面,甚至書信,便箋……總之是各種花樣都有。

最貴的就是王鐸《草書五言詩作卷》,其次鄭簠、梁同書,這些名家的作品一幅大的也不過兩三萬,而如成親王《千字文》,梁詩正《奉和十詩貼》,甚至都沒法過萬。

有些扇面便籤,甚至連千都上不了。

因此東西數量雖然多達五六十樣,卻也只花了周至二十多萬。

啟老爺子只簡單讓大家都過了一遍這些清人法書,最終將成親王的幾幅挑了出來:“臨陣磨槍,不利也光。今晚上我們就好好補補成親王這一課,別去港島露了怯。”

雖然是臨同一本貼,趙孟頫、董其昌、王鐸、成親王,他們出來的字和明代肅王府碑拓的《淳化閣貼》,又多有不同。

而成親王臨帖用的草書,相比行楷,也減了幾分趙體的端秀,多了幾分晉人的風流,這個變化周至當然看得出來,也感受得到其精妙。

但是要如啟老那般拿著一支枯筆,在成親王一幅草書《書譜》的臨帖上,講解分析得頭頭是道,那就他做不到的了。

一晚上下來,不光成親王書法鑑定方面增長了不少學問,就連關於書法的結字,守宮,晉人運腕變化的技巧細節,從書法的理論到實踐,周至都算是長了大見識。

想到喬老爺時常能有機會過來得到耳提面命,周至甚至生出了嫉妒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