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七百五十五章 法貼

胡部長問道:“國外有一幅我們流失出去的書法作品,叫《淳化閣帖》,啟老您清不清楚?”

啟工的長白眉毛抖了兩抖:“可是……成親王的《臨淳化閣帖》?”

“正是,另外還有四冊該貼的宋版祖本。”胡部長點頭。裃

“這個我可太清楚了!”啟老有些激動起來:“是收到了李啟嚴要出貼的消息?”

“呃……似乎有些風聲。”胡部長說道:“不過我們更關心的,是李老的大兒子李樂山,是耶魯大學信息工程學教授,他是統一碼聯盟會員,可以作為周至的推薦人。”

“有風聲了?那得緊跟啊!”啟老有些急切:“說起這《淳化閣帖》,可是我國書法界的一件至寶。”

“啟老您給我們講講吧,我家也主要是碑學。”周至趕緊掏起啟老的老底。

啟老說道:“眾所周知,中國書法史上的高峰,無疑是晉人書法。”

“然而晉人書法,甚至南北朝、隋唐五代的書法,在宋代時候的存世墨跡就已極稀少,世人罕能見到。”

“宋太宗趙光義承襲太祖偃武修文之意,在淳化年間,專門建立了一個書閣,用於收藏各種書帖墨跡,史稱‘淳化閣’。”裃

“淳化三年,太宗將閣中所藏漢、晉、唐各代書札名跡,命侍書學士王著編輯目錄次序,標明法帖,臨摹刻板在棗木版上,共十卷,計入一百零三人法書,四百二十帖。這就是歷史上的第一法帖《淳化閣帖》。”

“《淳化閣帖》第一卷為歷代帝王書,其第二、三、四卷為歷代名臣書,其第五卷是諸家古法帖,其第六、七、八卷為王羲之書,其第九、十卷為王獻之書。”

“這是我國曆史上最早一部彙集各家書法墨跡的匯帖,將宋以前書家名作一網打盡。除了介紹‘二王’的書法,還把魏鍾繇和晉名家的書法進行了一番探尋、比較。”

“另外,它比豐碑巨碣的拓臨更加方便,可以容納較多不同形式的書體面貌。受當時時代的影響,帖中楷書的成分很少,大多是‘稿本’,摹勒逼真,精神完足,卷首標題使用‘法帖’字樣,故稱為法帖的鼻祖。”

“《淳化閣帖》的出世,帶動了中國綿延千年的刻帖與仿帖風氣,並在書法界形成了與‘碑學’相抗衡的‘帖學’。它對我們書體流傳,尤其對宋代行書的發展,確確實實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一向被譽為諸家‘法帖之冠’,對後世法帖影響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