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七百四十二章 新方案

“信息技術最早出來之前,曾經有西方人認為,漢字必將因為計算機技術的誕生而消亡。”

“經過我們的努力之後,有了gb2312漢字編碼,向那些人證明了他們之前就是純粹的胡說八道。”

“而我認為,正是因為信息技術的發展,解決了漢字書寫記憶困難的問題,漢字的推廣應用,甚至完全可能產生革新性的變化。”

“gb2312,證明了我們能行,gb13000,證明了我們能夠做得更好,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趁熱打鐵,乾脆就一次性給它做到極致?”

“做到極致是什麼意思?”李紅江再不敢輕視眼前這小孩了,他是真不知道漢字中承載的這些東西,或者說壓根沒有重視。

這也是如今中國學界普遍的一種想象,瘋狂追趕階段,哪裡還敢追求完美?現階段夠用,解決當前問題,就已經是絕大多數理工科學者的最高目標了。

“做到極致的意思,就是新的字庫編碼,要做到歷史全兼容,當前全收集,未來可拓展。”周至倒是一點不怵:“歷史全兼容的意思,就是新的字庫,可以完全兼容gb2312和gb13000編碼。已經用這兩種編碼錄入的文字信息,用新的編碼同樣能夠完整地讀出來。”

“當前全收集,則指當前我們已知的漢字符號,包括大陸簡化字,寶島、港澳、新島的繁體字,還有島國,朝韓所用的一些漢字符號,全部採納到新編碼體系中來。”

“未來可拓展的意思,就是要給字庫留夠充足的冗餘編碼空間,給將來採集更多的文字符號做好準備。”周至侃侃而談:“剛剛旦增大師已經說了,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這些文字,同樣是我們華夏一族大家庭的瑰寶。”

“因此我們要留足這個字庫的拓展空間,以備將來時機成熟後,將這些少數民族的文字也收納進來。”

“這就是我的設想,關於華夏標準大字庫的設想。”

“呃……周至同學。”李紅江倒也是光棍:“我給你道個歉,也給辜老和旦增大師道個歉,之前自己的確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