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六百八十五章 拜訪

  這位還有個兒子叫辜開來,同樣也是中文系教授,韻學專家,池薛荔的導師。

  後來中國評定的百家文化世家裡,蜀川省但是包括渝州市,一共有三家,這是蜀都市唯一的一家,四代教授,專精一門韻學,剩下的歷史文學之類,都只能算作“溢出”。

  但哪怕是溢出的那些,都已經將他們推到了中國頂尖的位置。

  因此池姐姐就是這麼大個大明星,在辜振鐸面前,都得小心翼翼,乖巧地叫師公。

  大家坐了下來,辜幼文直入主題:“聽薛荔說,你寫了一部關於夾川方言的論文?和中古音韻有關?”

  周至將黃紙包外面的線解開:“是,我對夾川方言做了一個田野調查,認為算是比較詳盡的,此外後有一部關於方言和《廣韻》規則的比較論述,想麻煩師公和師祖祖,撥冗指正一下。”

  “《廣韻》?”辜幼文笑了,笑容中卻有些無奈:“你的《廣韻》,是從哪裡學的?”

  類似周至現在這個樣子,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辜幼文這些年裡見得太多太多了,心裡壓根就沒有當面前的孩子真的懂《廣韻》。

  “我是以師高祖《說文集註》講稿為基礎,參考了章太炎的《小學答問》和《文始》,以聲音通訓詁的。”周至認真地回答道:“後來嘛,就是陳澧《切韻考》,不過是在師高祖讎校抉發之後的哪一部,只有就是師高祖的《古今切語表》,《廣韻諧聲表》,是師高祖依從黃侃四十一聲類的主張,和二百九十五個韻類的那一版。”

  “哦?”周至的回答讓辜幼文心中一喜,光是能夠說出這些書名的人都不多,面前這孩子,可能真與以前的那些人都不一樣。

  “父親。”正在翻閱《夾川方言田野調查報告》的辜振鐸說道:“這孩子的田野調查和我們的不一樣。”

  “是嗎?哪裡不一樣?”

  辜振鐸說道:“和我們調查聲類不同,這孩子還添加了訓注和語法。”

  “是嗎?”辜幼文將報告接了過去,看了一眼:“來孩子,用你的方言,給我們讀一讀這一段。”

  “哦。”周至來到辜幼文的旁邊:“‘湖塗’,方言讀作‘忽獨’,字皆入聲。與《金壺字考》‘湖塗,音忽突。’解釋幾近。”

  ….“亦作‘鶻突’,最早見於唐孟郊《邊城吟》‘何處鶻突夢,歸思寄仰眠’;明孫承宗《答袁節寰開府》亦有‘廟堂以此鶻突了事,真可浩嘆’語。”

  “‘忽’,《廣韻》作‘呼骨切’,十五部;‘獨’,《唐韻》作徒谷切,《正韻》作杜谷切。方言所依為《正韻》,故該詞方言,應考作唐前之詞,宋後之音。”

  辜振鐸也指出一處:“這個,燉、頓、敦三字考條。”

  “燉為二簡字,其源為燉,方言讀作‘篤’,都毒切,入聲。例‘篤豆腐’,‘篤魚’,與燉同意。”

  “頓為動詞,亦讀作‘篤’,都毒切,入聲。使物體突然停頓曰‘篤’,例‘將麻袋包碼篤歸一’,與頓同意。”

  “敦,亦讀作‘篤’,都毒切,入聲。敦厚,厚重之意。例‘憨敦敦’,方言讀作‘哈篤篤’。”

  “三字同音,然該讀法《廣韻》,《集韻》皆無,唯《史記》冒頓單于,讀為‘莫篤單于’,故疑此非唐宋正韻,乃秦漢遺音也。”

  用方言將這一段讀出來,辜幼文和辜振鐸立馬就分辨出了其中的音韻,兩人都不禁又驚又喜。

  這樣的體例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田野調查,而是訓詁學的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