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六百四十一章 坐飛機

剩下的都是不花錢的,比如那對兒差點讓故宮兩位研究員打眼的仿北魏文武官三彩俑。

還有啟工老爺子為周至書寫的“歲華軒”,“德綿堂”兩次匾額,以及《遊望叢祠》律詩的法書。

光這些都已經收穫滿滿了,不過除了啟工老爺子的書法和四件古瓷,剩下的周至都不準備帶走。

除此以外周至還得到了更多的財富——從幾位老爺子家裡,故宮,國博,古瓷器修復所搜刮到的許許多多古瓷的研究資料。

而最大的一筆財富,當然是這次來京認識的幾位大佬巨擘,和馬爺,馮倉,潘石崖,俞斌,王爍,劉正勻,林婉秋等準大佬和潛力人士。

臨走之前,俞斌將裝修的批文拿下來了,地下室的建造獲得了批准,周至也就不客氣,直接敲定最大化方案,即將底下四百平儘量都利用起來,改造成車庫和倉庫。

雖然這裡和故宮圍牆就隔了一條巷子一條筒子河,離北海、中海、南海、景山都是自行車幾分鐘的路程,基本可以算是全中國甚至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不過周至還是要求將庫房按照銀行儲蓄所金庫的規格進行建造。

要完成裝修改造,預算也要花費二十萬,這還沒有包括後期庫房需要加裝的恆溫恆溼設備。

無論如何,這也是一趟收穫豐厚的旅行,不過也基本掏空了周至在國內的積蓄。

現在回想起來,拍賣會上還是太沖動了,花了小六十萬買下的兩件瓷器,其實還不如買套四合院來得划算。

尤其是後面一件金裝定窯瓷器,事後還被馬爺批評了,北宋定窯瓷器是存世量最多的五大宋代名窯瓷器,如果拋開金裝的話,稍次一檔的“年代器”,也不是找不到。

馬爺這是不太理解自己當時想要湊齊五大名窯標準瓷器的心情,還有就是有機會配成“定窯三件套”瓷器系列時的急迫感。

即便如此周至還是暗暗提醒自己,現在就差鈞窯了,要是真有機會遇到的話,可不能再像這次拍賣會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