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五百九十三章 行業變遷

“為什麼文物部門的上屬機構會是外貿部,是因為當時的觀念——文物屬於廢品,鼓勵以舊換新,出口到外國可以換取外匯,支援國家建設。”

“後來又因為文物業務包含舊書,於是又劃歸新華書店,成立新華書店文物科,之後不久,因為它的更多業務與圖書業無關,就獨立出來,成為一直延續下來的文物商店。”

“有些商店能夠做大,就成了兼營工藝美術品的商場。”

周至明白了:“這就是為什麼蜀都新華書店,工美商場,古籍書店都挨在一塊兒的原因,因為之前本來就是一家!”

“就是這個道理。”費觀笑道:“後來就是這個國家文物總店管理著各地的文物。主要任務就是三件事兒——收貨,送貨,賣貨。”

“收貨就是以收集流散文物、向博物館和研究機構提供文物為第一要務。那個時候有收購文物權力的單位,只有文物部門和出口公司。”

“拿行市最大的首都來舉例,首都文物商店在城裡設立了三個收購站,分處西單、琉璃廠和地安門,除了三個坐店,文物商店的師傅被分為東北、南方、西南三個小組,常年在外收集。”

“這些人基本就是合營前古董行的老夥計,他們是行家,眼力好,門路熟,他們去看東xz家才拿出來給看,新人去了,藏家都不敢拿出好東西來。”

“這種情況到了六零年又發生了變化,六零年以前,收購的同時也有買賣,因為老師傅帶有老作風,價格合適的時候就會轉賣;而六零年之後,買和賣就分工了。”

“文物商店收購上來的東西,經鑑別後,把文物價值高的送交總店,統一調配給各地的博物館、研究機構。其餘的分為三等,由文物商店出售。”

“第一等放在商店的‘內櫃’,通常在樓上,專供重要客戶,行家裡手。”

“第二等在‘中櫃’,面向廣大民眾。”

“第三等就是可以出口的大路貨,掛上了外賓供應處的牌子,所謂‘外櫃’專賣可以出口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