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五百八十九章 包漿的故事

原來擁有這對盤子最早的那戶人家用這盤子來倒扣酸菜罈子,那倆個圈圈,原來是被酸菜罈子壓著,罈子裡的酸白菜水長期腐蝕造成的。

還有一次就是在朋友家裡,見到了當代名家制作的一個紫砂壺,整個壺包漿不濃,裡邊茶山也不厚重,可單單壺嘴,給盤弄得鋥光瓦亮。

周至當時也是想不明白為何會這樣,直到朋友告訴他,這個壺他從來都不用杯子,一向直接嘬著嘴兒喝……

第一批客人到來之後,剩下的陸陸續續也都來了。

茶水用的是當下蜀中人最喜愛的茉莉花茶,孫老一看茶具就嘖嘖稱道:“你這套東西是哪兒弄的?二十來套一水兒的細白瓷。”

“這個有講究?”老柴和孫老他們約著一起來的,將三才茶碗的底託翻過來:“火石紅!老柴窯燒的物件兒,不是說乾隆朝以後的瓷器就不做火石紅了嗎?”

“啥玩意兒這是乾隆前的瓷器?”老李嚇得茶都不敢喝了。

“哪裡那麼玄乎?”孫老笑道:“民窯不比官窯,因此乾隆朝以後的瓷器不再出現火石紅底這說法是不準確的。”

“這火石紅到底是什麼啊?”

“其實就是氧化的鐵元素。”周至說道:“瓷器在燒造的過程中,鐵元素會遊離聚集到瓷器底部,一般在胎釉結合部,大氣泡周圍最集中。”

“之後在瓷器冷卻的過程中,這些鐵元素會重新氧化,就形成了這種特殊的胎底顏色。”

“解決火石紅的關鍵就在除鐵。”孫老說道:“將胎泥和水陳化,能夠將胎泥中的鐵轉化為離子狀態,再通過多次淘洗沉澱得到最純淨的胎泥。”

“此外燒造瓷器是防止粘連的底沙也要儘量用燒造瓷器使用過多次的老沙,老沙中的鐵質也會少得多。”

“這些三才碗雖然底部帶有火石紅的痕跡,但是無論造型還是胎底,都能夠看出來光緒時期的特點,應該是隆昌一帶的民窯燒造出來的。”

“孫老慧眼如炬啊。”周至立刻就伸出大拇指:“絲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