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五百一十四章 鑑定

    “對比來看,這位先生的天球瓶,瓶頸略長了一些,關鍵是天球的弧線和縱闊比例,偏離乾隆款制式過多,器型更加偏瘦。”

    說完看向喬老爺:“義兄之前肯定便是以此來推斷其為同治天球,因為這樣的器型,的確也是同治天球的重要特徵。”

    “對呀,那你為何又說不是同治天球呢?”吳喬木表示不服。

    “因為最基本的釉色與胎口都不對啊!”周至都快要抓狂了。

    “剛剛說了胎土膩白到失卻自然,那是民國瓷器胚泥加工才有的特性。而同治瓷器的制胚工藝比三代粗糙,唯一的進步就是打乾隆後,官窯幾乎再沒有火石紅,而彷火石紅的燒造也是民國之後才有出現,那也是彷明代以前的瓷器的手法,真正高明的造假者,極少會用在彷乾隆瓷器上。”

    “同治官窯瓷器的確迎來過短暫輝煌,那是慈禧特批,特地從國庫中撥出白銀一千一百萬兩,造辦同治皇帝的一切大婚用品,其中包含的大婚瓷器。”

    “不過那些瓷器多為彩瓷,底款為喜慶的四字紅色楷書‘同治年制’款,以及特意用吉祥語句書寫的‘吉祥如意’、‘燕喜同和’、‘長春同慶’等紅彩款。”

    “青花瓷器根本就不在其列。這也是青花自乾隆之後徹底沒落,不再受皇家喜歡的一個表現。”

    “也正因為如此,同治官窯青花與咸豐青花類似,不再追求精工,胎質表現得白而不精,略微厚重,釉色有的灰暗不清,透明感較差。啄器的線條挺直生硬,略顯笨拙。”

    “小器尚可,但是很難在天球瓶這樣的大器上保持三代的水準。”

    “又因全部使用國產青料描繪,加上揀選和加工次數都不再要求嚴格,水準也就參差不齊。有些色澤清麗,有的則色深發黑。”

    “雖然國產青料總體優點就是穩定,但是明代青料特有的寶色消失了,且青色也都飄浮在釉面上,沒有了往下沉的感覺。”

    “同治前期,青花髮色勉強還能做到鮮麗明爽,可待到官府存貨釉料用完之後,後期便開始藍中泛灰,甚至連早期民窯都不如。”

    “而且同治青花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篆書款極少,寄託款更是沒有。”

    “慈禧可能自己也清楚,以當時官窯青花瓷器的水平,硬要在底款寫‘大明宣德年制’,有些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