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四百一十八章 修復

    將圖畫或者書法重新拼合好之後,蓋上一層面紙,便進入了下一步,洗去汙漬的過程。

    之所以能夠這樣做,那就是中國書畫的獨到之處了。

    中國書畫,書法用墨加了膠,然後反覆錘鍊,最終得到的墨錠磨出的墨汁在書寫到紙上之後,就能夠做到遇水不散。

    包括繪畫顏料同樣如此,紙上往往會用礬進行固色,有時候多達十幾次。

    作品完成之後,不管再過百年千年,遇水都不會再暈散,這就是中國古代書畫可以反覆修復的基本前提。

    一般傳世的作品,每過五十年到一半年,都會重新揭表修復一次。

    去除舊錶,拼合畫心之後,就進入了第二步動作——去除汙漬。

    書畫的汙漬包括許多中——水漬、黴變、蟲漬、油斑……都在其列。

    針對不同的汙漬,去除汙漬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大體上分為物理去汙法、化學去汙法兩種。

    物理去汙就是將紙面用大量的水浸透,然後用溼毛巾卷兒從作品中心朝外滾動擠壓,將作品表面的汙漬通過這樣的方式擠壓出作品之外,達到清潔的目的。

    這個工作非常的有效,百年古畫,洗下來的汙水常常色如普洱茶湯,又濃又黑。

    至於水漬、黴變、蟲漬,留下的一半都是酸性痕跡,這樣的汙漬就需要用到化學方法。

    比如常用的高錳酸鉀去汙加維生素c溶劑還原法,就是其中的一種。

    經過初步清洗和修復汙痕的作品,就進入到下一步大工步驟——揭託紙的工作。

    揭託紙是重表書畫的最關鍵的一步,需要將剛剛處理好的作品反過來,揭去新加上的用於固定的背紙之後,在將已經浸潤溼透的舊錶的託紙和背紙一點點取下來,留下最核心的“畫心”。

    託紙與畫心直接粘連,相當於畫心的半條生命,行業中習慣將其稱之為“命紙”。

    因此顯而易見,在揭託紙環節如果稍有不慎,必將傷及畫心,如果手藝不夠精細,將對書畫造成最直接的損壞,甚至是造成無法再復原的損失。

    要是石延年的《籌筆驛詩》在修復過程中遭遇到這般的損失,那周至和四表舅基本就可以定性為“民族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