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三百八十二章 香篆

    “其二能夠證明哥窯並非只有陳設器,兩部著作裡提到的哥窯器,一為香鼎,一為獅首馬蹄爐,很明顯,這兩樣都不是彷自周、漢古制禮器。”

    “除了歷史記錄外,“五三年青浦縣發掘的元代任氏古墓,出土了宋代官窯瓷器,元代卵白釉瓷器。其中有一件南宋哥窯貫耳瓶。”

    “七五年的時候在凓水出土的一批元代瓷器,其中包括哥窯型黑胎青瓷、jdz卵白瓷及元代青花瓷。包括了哥窯撇口直頸瓶、鳥食罐、三足爐。”

    “七七年,在安慶出土了一批元代青瓷器,這批青瓷的特徵,器型有些接近南宋官窯,底足帶支釘,釉質高度失透乳濁,開片明顯,紫口鐵足現象明顯,但是釉色卻普遍油灰帶黃,不同於宋官窯的粉青和天青色。”

    “專家將這兩批瓷器定為元代哥窯。”

    “於此同時,南朝鮮新安元代沉船出水文物當中,也發現了一件元哥窯三足爐。”

    “這些瓷器都不是彷自周、漢古制禮器,它們的發現,其實已經糾正了‘哥窯皆禮器’的說法,只是劉三爺可能囿於故知,不知曉罷了。”

    “這就是《湯盤銘》裡說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至點頭:“知識也是需要不斷迭代更新,活到老學到老才行。”

    “就是這個道理。”四舅媽笑道:“所以肘子,恭喜你啊,又撿了個大漏。”

    “說了半天這東西到底是啥啊?”周至有些納悶:“說是陳設器吧又不合周漢歸置,說是文房器裡的水注吧,好像有大了一些,說是餐具吧,卻又好像小了一些,而且大肚小口的也不太合用。”

    四舅媽不禁好笑:“一肚子的詩詞都背到狗肚子裡去了——小閣藏春,閒窗鎖晝,畫堂無限深幽……”

    周至一拍掌:“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卻原來是個篆香爐!”

    “對嘍!”四舅媽說道:“這卻是一個宋人玩篆香的魚簍篆香爐,只是少了個寶蓋,卻不是什麼魚簍尊。”

    周至笑道:“原來是這東西,只知道《夢粱錄》諸色雜貨”條雲:‘且如供香印盤者,各管定鋪席人家,每日印香而去,遇月支請香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