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三百一十四章 做題

    “呵呵……”周至就不由得冷笑:“第一題第三個選項:當代新詩之所以出現‘食洋不化’的病症,一是因為丟失了本民族的詩歌傳統,二是因為東西方文化差異巨大。這樣的送分送得太明顯了。”

    “其實改為:一是因為東西方詩歌體系傳承差異頗大,二是因為對兩者之間的比較研究工作做得不深。這樣更具迷惑性。”

    “你這個是正確答案還是錯誤答案?”李老皺眉想了一下,覺得模稜兩可,然後好像隱約看見了周至頭上長出了黑色的犄角……

    “當然還是錯誤答案。”周至賊笑道:“因為比較研究工作,只能更全面更深入地發現問題,然而並不能解決問題。”

    “新詩‘食洋不化’的病症,還是得從李老你給的這兩份資料中去尋找解決方案,從思想和系統,兩個方面去解決這個問題。”

    “雖然我並不看好這個解決思路,但是我起碼知道這道題怎麼選,而且感覺太送分了,可不可以再給挖挖坑。”

    “要不你給我出一套,你來考我得了?”李老手底下嘩嘩地圈改著試卷,一邊跟周至逗悶子:“不要驕傲啊,你看還是有錯吧?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你選了d:季羨林認為:‘東西方文化的相互關係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

    “這道題明明應該選c、魯迅《文化偏至論》:‘外之既不後於世界之思潮,內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脈。’才對嘛。”

    “如果真是高考我就選c了。”周至依舊笑得賊膩兮兮:“不過d選項,才是我內心真正認為正確的答案。”

    “年輕人有這樣的想法……”李老給周至的說法弄笑了,拿紅筆在周至的答案旁邊打了個叉,然後寫下四個字——其志可嘉。

    現代文閱讀第二題取材於歷史小說《伍子胥》,這是寫於1942年的小說,材料取自第六節《江上》。

    這也是出題老師沒有辦法的事情,要給閱讀題增加難度,一般就得往前找,最好就是找這種帶歷史典故的題材,然後遮一半掩一半,拿不知道典故的學生逗悶子開心。

    但是這一套別說對付周至,就是對付紮紮實實通過完國史的江舒意都沒轍。

    古文部分就更是大送分了,如今《史記》、《漢書》、《資治通鑑》都不大敢作為出題的材料,更早的先秦文獻不可能拿來考高中生,於是老師們開始尋找別的出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