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兩百九十三章 通透

    除了這些之外,最重要的文物,就是環繞棺床的二十四伎樂石刻了。

    辜幼文給周至介紹:“蜀都自秦、漢以來,樂舞之風就十分盛行,至唐代時音樂舞蹈發展到了高峰。”

    “《齊東野語》稱:蜀優尤能涉獵古今,援引經史。而《唐戲弄》一書,認為唐五代之時,‘蜀戲冠天下’,並指出‘天下所無,蜀中有,天下所有,蜀中精’。”

    周至一一察看著浮雕,發現手持樂器的有二十二人,舞蹈的有兩人,全是女性。

    樂器當中,能夠辨識出的絃樂有琵琶、豎箜篌、箏三種;

    管樂中除了笛、笙、簫以外,還有三種不認識;

    打擊樂有板和鼓,但是板是什麼板,鼓是什麼鼓,就說不出來了。

    另外還有一種稀奇古怪的樂器,就更是叫不出名兒來。

    “怎麼樣?肘子,有何收穫?”老王問道。

    “這是一支演奏胡樂的樂隊,無論是樂器還是服飾,都有西域的風格,那些鼓都不是中原樣式,還有除了笛、笙、簫、箏,別的樂器也不是中原樂器。”

    “絃樂裡這個像豎琴一樣的東西應該是箜篌,別的我就認不出來了。”

    “還有呢?”

    “還有就是既然出現在王建的棺床上,這是一支宮廷樂隊無疑。”

    “這些人的裝束、配器、所在地點都是統一的,說明這應該是一個大樂團,但是樂器裡有很多合奏的話,音域和音色會相互衝突,所以她們的演奏應該是一部‘組曲’,也就是說不應當是所有樂器一次性全上,而是分層次,分章節,分樂器,甚至有可能分情節進行的。”

    “還有嗎?”

    “嗯……沒了。”

    “大致不差的。”老王對周至還算滿意:“能夠看出這麼多東西,也算是不錯了。”

    “西域樂團的推斷是對的,但是衣著樂器是西域的,人卻不一定,從人種學的特徵來判斷,樂團的樂伎和舞姬,都是漢人。”

    “這就是當時‘胡風東漸’的很好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