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兩百九十章 永陵

    蜀都是大平原,地勢平整,然而大西門內卻有一個高聳的土堆。

    故老相傳這裡是當年司馬相如登高奏琴之處,因此稱之為撫琴臺。

    撫琴臺下往西延伸的那條路,自然就得名為“撫琴路”。

    這個路名一直沿用下來,直到周至穿越過來的後世,那裡都還有一個巨大的小區,叫做“撫琴小區”。

    然而誤會卻帶來一個巨大的好處,那就是這裡明明是個墓冢,卻因為司馬相如撫琴臺的傳說,讓它明明身處鬧市,卻誒有被盜掘破壞。

    直到民國二十九年,戰爭局面緊張,當局決定在“撫琴臺”下挖建防空室,這才發現了這個大墓。

    但是墓主人身份誰都不知道,直到一件造型古怪,兔頭龍身的白玉諡寶出現,下面刻著“高祖神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諡寶”十四個大字,這才一下子確定了下來。

    王建,五代前蜀開國皇帝,這個墓葬,據歐陽修《五代史》記載,應該叫做“永陵”。

    永陵中出土的文物出土了兔頭龍身諡寶、銀缽、玉哀冊、琥珀、銀豬等二十餘件重要文物,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棺床上發現完整的唐朝宮廷樂隊形象,為研究唐及五代時期的建築、音樂、舞蹈、服飾、朝廷禮制等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且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前世周至在蜀都待了很久,卻也不知道鬧市中心居然還有這樣一處地方,於是興致勃勃地跟著二老來長見識。

    現在的西門還是公共汽車貨運大集散地和生資大市場,甚至還有這蜀都一環路內最後的一片菜地。等到一行人抵達永陵,周至發現這裡竟然一派郊區景色。

    不出十年寸土寸金之地,現在竟然還有幾口魚塘!不少癮大的市民,大過年的也不走親訪友,竟然在這裡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