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兩百三十八章 怎麼可能枯燥乏味

    要去蜀都,送禮是小事兒,交作業是大事兒。

    除了要交付給辜院長第二版《夾川方言訓詁》,還有另外一部剛剛和四表舅整理出來的著作《夾川地區飲食源流——論小河幫菜系與下河幫菜系之交流融匯》。

    周至也不知道蜀大幾位辜教授會不會認為自己不務正業,畢竟自己的新作是否符合他們的口味。

    畢竟他們是文字學家,遠比所謂的“文化學者”,要專精很多。

    幾位辜教授涉獵也很廣很多,比如辜幼文對唐三彩、宋瓷;辜振鐸對字畫書法;辜開來對近現代著名畫家和書法家,都有研究。

    但是好像這三位在飲食這方面,都有點那啥……隨便。

    周至的這本書說到底是一本菜譜,傳統川菜的菜譜,但是和一般菜譜不一樣的,是它不光僅僅介紹了川菜的做法,還用了相當的篇幅,記錄了和這道菜品有關的故事,體裁也不是簡單的說明文,而是接近散文的表達。

    比如介紹“酸菜苦筍肉片湯”的時候,就會提到黃庭堅嗜好苦筍,還寫了一篇《苦筍賦》,在朋友當中大肆宣傳。

    這篇書法文章,實物現在,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比如在介紹“冷鍋魚”的時候,就會寫道當年蘇東坡在經過渝州的時候,老朋友請他移船烹魚,直到多年後蘇東坡都還對那盆魚讚不絕口,特意寫到了自己的筆記當中。

    那盆魚出自船家,跟火鍋出自船幫如出一轍,搞不好就是冷鍋魚和火鍋共同的祖先。

    再比如寫到“燈影牛肉”的時候,寫了古代殺牛是禁忌,可為啥這樣的做法在鹽都一點非常的流行呢?

    原因就是鹽礦,提取滷水需要大量的畜力,因此這地方鹽多、牛多、長途商旅多,自然而然地就發展出來了一系列味道鮮美,耐久藏方便旅途攜帶的菜品——燈影牛肉、火邊子牛肉、冷吃兔等一系列。

    雖然書名是論文的體例,但是內容其實是“美食系列散文”,這樣的文章起碼張辛夷和江舒意都能夠看得津津有味。

    其實還有一部大書《夾川地區傳統技藝》,不過才見雛形,沒有成書,到時候不必帶去了。

    今天帶兩人過來,就是讓她們給自己的稿子再做一次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