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兩百一十二章 美食和學問

    “什麼學問啊全國只有一個人能教?”

    “算是我認為非常重要的,能夠解說清楚我們中國人從何而來的學問吧,訓詁學。”

    “是嗎?”衛宜也就只知道周至在弄一些關於文史方面的東西,卻想不到周至把自己的研究抬到了這麼高的高度:“肘子你說來聽聽看,為什麼這門學問,會有你說的這麼重要。”

    周至說道:“訓詁學是中國傳統裡,研究古漢語詞義的學科,最早的起源是中國傳統的語文學——小學的一個分支。”

    “一開始,訓詁學的存在意義是‘通經’,就是幫助學子讀得懂古代經典而存在的‘譯解之學’。”

    “它在解古漢語詞義的同時,也分析古代書籍中的語法、修辭現象。從語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獻,幫助人們古典文獻。”

    “這不就是本字典嗎?”衛宜有些不理解:“所以肘子你學這門學問,其實就是背字典?”

    “哈?”周至笑道:“不是這樣的,訓詁一門學問,有可以分作廣義和狹義,廣義的訓詁學包括音韻學和文字學,狹義的訓詁學只是小學中與音韻、文字相對的學科。”

    “直到章太炎先生撰著了《文始》,將‘小學’易名為‘語言文字之學’,中國才有了現代科學意義上的語源學,《文始》也成了第一部具有現代科學意義的語源學專著,章先生也成了我國現代語言文字學的創始者。”

    “接下來的重要人物,就是黃侃黃先生,他在章先生‘語言文字之學’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學科觀念。”

    “黃先生雲:‘詁者,故也,即本來之謂。訓者,順也,即引申之謂。訓詁者,即以語言解釋語言之謂’。

    ‘若以此地之語釋彼地之語,或以今時之語釋昔時之語,雖屬訓詁之所有事,而非構成之原理。

    真正之訓詁學,初無時地之限域,且論其法式,明其義例,以求語言文字之系統與根源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