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一百一十一章 方言

    “所以這次來還有一個任務,就是釐清初步調查裡邊,那些模稜兩可的地方。”

    “叔叔,這些其實很有用的,比如詞彙裡邊親屬稱呼這一項,夾川稱祖父為公,祖母為婆;父親為父、爹、爺;母親為娘,母,這些是在古籍裡邊都能夠找得到的。”

    “比如夾川人常說的感嘆詞‘耶嚛’,《笑笑生詞話》第三回,第二十三回,第三十回裡都出現過。”

    “又比如夾川人稱烤火為‘向火’,這個是在北方多用的詞彙,南方少用,而夾川話裡就有,在《警世通言》裡,唐詩裡,《水滸傳》裡,也都出現過。”

    “通過這些調查,我們基本已經可以斷定,夾川方言,屬於北方方言區,西南次方言區,蜀川方言類的一個土語,其特點就是留存有大量古代西南官話的聲、韻、調、詞。”

    “等阿姨幫我敲定田野調查中的疑難之處,我會將這些整理成一篇文章,趁這次去蜀都的機會,請專家看看,至於說這番功夫到底有沒有價值,還是得他們說了算。”

    “就算是沒有什麼價值,假期裡幹這個,也總比一天到晚看動畫片打撲克強吧?”

    “那是!起碼在你叔我這裡,就是有價值!”

    穆父點頭表示肯定:“到時候讓大蠻抄一份,我也要好好讀一讀。”

    “好,到時候抄錄一份給叔叔指點一二。”

    說是這樣說,但是周至要準備的這篇東西,是他準備用來拜訪蜀川大學者的敲門磚,對於穆父來說,可能門檻太高了。

    比如夾川方言裡許多輕唇音字讀成了重唇音字,卻沒有將重唇音字讀作輕唇音字的。

    這就可以說明上古時期,重唇音和輕唇音是混而不分的,由此也就可以證明重唇音變輕唇音的歷史音變現象。

    這點很重要,因為學界有一個尚在爭論的疑點——“古無輕唇音”。

    這個說法到底是對是錯,周至收集整理的夾川方言,便可以為之提供重要的佐證依據。

    還有就是參照中古音韻學重要資料《廣韻》的體系,周至會將學界已經研究出來的一些成果,與夾川方言作對照,剖析出夾川方言從宋代於今的一些變化。

    這個研究在古漢語尤其是讀音方面留存比較完好的重要區域——嶺南地區的兩種方言,閩南語和粵語裡邊,搞得如火如荼。

    但是夾川方言因為使用地區太小,現在還是一塊待開發的處女地。

    普通話有二十一個聲母,三十九個韻母,四個聲調。

    粵語有十九個聲母,九個韻腹,八個韻尾,五十六個韻母,九個聲調。

    夾川方言介於兩者之間,共有二十一個聲母,四十二個韻母,五個聲調。

    聲母中l、n不分,除r外,無其他捲舌音。

    韻母無eng、ing、ueng。

    o與uo難分,而多兒化韻。

    但是夾川話裡還多了很多普通話裡沒有的聲韻組合比如ki,jiong,以及之前那首戲詞裡的mong,fong等。

    還有一個,後世網友們非常熟悉的jio。

    還有一些無法打出來的聲母和韻母。

    比如《清平樂·六盤山》裡那個“雁”,其實還有一個類似“惡”的喉音聲母。

    韻母方面,夾川方言可分為舒聲韻和入聲韻兩大類。與《廣韻》音系相比,夾川方言韻母的四呼情況與《廣韻》音系韻母的洪細情況,存在較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