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六十九章 晚自習

    “是啊!徐老師給我們念一念唄!”

    徐有志打開雜誌掃了一眼,大致審查了一下:“江舒意,你給同學們念一唸吧。”

    “嗯。”江舒意將自己手上的雜誌打開:“短篇小說,《她的信仰》,作者,周至。”

    “舒意。”周至轉頭制止了江舒意。

    “怎麼?”

    “這篇小說,要用夾川話來讀,更有代入感。”

    “哦。”

    江舒意臉微微紅了一下,換成了夾川話:“大井鄉鄉場石板路兩邊,從芟頭上重新抽出的嫩茅,還掛著晶亮亮的露珠。

    路的對過,竹林掩映著通向新屋基的大田坎,背後還隱隱傳來田灣對面,家中黑狗的叫聲。

    大鍋裡頭,豆漿正翻著花,泡子也越來越多。

    路邊的雞毛店從寅時就開始大忙。蒸汽在柴火和油燈的照映下,升騰出一種混亂與光怪,就好比這個年頭……”

    在江舒意清朗的讀書聲中,周至打開了黃皮書,開始閱讀《教父》。

    兩萬多字的小說,將同學們也帶進了那個時代,除了時而緊張時而悲憤的情緒,還有女主人公的幽默話語帶來的鬨堂大笑。

    但是幽默的對話底下,卻一個悲傷厚重的故事。

    故事的最後,女主人公坦然地接受了這次失敗,送走了自己的同志和小叔子,重新面對那曾經透出一絲光亮,轉眼又彤雲閉合的蒼涼命運。

    一切似乎都回到了從前。

    但是所有聽完這個故事的同學,都知道那個看似無法撼動的世界,終於有了一絲鬆動,有了被徹底推翻取代的可能。

    因為他們已經清晰地感受到了女主人公身上那種本能的抗力,知道它們只是被一時打壓。

    它們並沒有消失,而且永遠不會消失。

    文章讀完,江舒意和好幾個女同學都已經哭了。

    “同學們看到了吧?什麼叫做好文章。”徐有志也唏噓了良久:“無需過多的技巧堆疊,也不需要華麗的詞藻,一樣能夠打動我們的內心,引發我們的認同與共鳴。”

    “當然,接下來兩年半,大家的學習任務都會很重,精力要平均使用。”

    “我不會要求你們的作文都達到這樣的水平,但最起碼的,議論文,要做到“言之有物”;敘事文,要做到‘言之有情’。”

    “要有一個主題。”

    “然後議論文的每一段,選取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素材,對同一主題加以反覆的論證和強調;”

    “敘事文,要充實進各種細節,每一個細節,同樣也是對自己主題的呼應。”

    “這篇小說為什麼會打動人,就是因為它無處不在的細節,而細節,就是最能打動人,引起共鳴的地方。”

    “只要抓好了這些,你們的作文,分數就低不了。”

    說完拿起粉筆:“那現在我們就來列舉一下,同學們可以舉手發言,看看故事中的哪些細節,給你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然後我們再來歸納,看看這些細節,都體現出了女主人公的什麼樣的品質。”

    “接著我們再來總結,看看周至想要給我們展現的女主人公,到底是怎樣的形象。”

    “最後再讓周至同學來說說,他想要傳遞給我們的,是不是和我們歸納總結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