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十章 大姑

    這也給一個當時國家級的大工程——蜀川省天然氣化工廠落地夾川,創造了極大的有利條件。

    而化工廠給榕山鎮和夾川縣帶來的提振作用,在那個年代裡,可謂是立竿見影。

    在榕山鎮中心小學當教師的大嬢,她家的兒就是化工廠供電班的工人。

    第一件事情搞定之後,么舅又幹了第二件大事,帶動全縣鄉鎮,養豬!

    當時國家不讓私人養,么舅那就辦集體豬場。

    去鄉鎮,無論是開會還是辦事,第一件事情就是直接將縣委小吉普開到豬場去,先視察那裡。

    當時的蜀川省是全國第一糧食大省,生豬大省,而夾川,又被么舅搞成了蜀川排名第一的生豬大縣!

    三中全會以後,全國曾經有一百八十多個縣派出代表團,來夾川考察生豬養殖業,當時老爸也在縣財委,接待過不少。

    後來每每說起這事兒,老爸都說這些代表團,是為了吃一口豬肉來的。

    那個時候,只有夾川縣招待所,辦得起豪橫的肉席!

    但是么舅也有他的毛病,就是工作作風比較粗暴,獨斷專橫,罵人厲害。

    計劃生育政策出來的時候,老媽已經懷孕了幾個月,其實從政策上講,是可以生下來的。

    么舅覺得這樣會被人戳脊梁骨,於是給老媽老爸做工作,讓他們帶這個頭。

    最終這孩子到底是沒有留下,而大姑痛恨么舅原因,就在這裡。

    這老東西想要斷我老周家的根啊,從此怨念深重。

    即便現在么舅已經是蠻州市的副職高官,但在大姑嘴裡,依舊是“那個老背黴”!

    周至現在在大姑的主場,也只好順毛捋,一起聲討么舅:“那是,大幹部不都這樣?家裡沾不到光不說,還要受他連累的多!”

    說完趕緊轉移話題:“不說他了,家裡最近是做了榨菜?怎麼一股榨菜味兒。”

    “傳家寶鼻子真靈,才幫你劉姨做了七八十斤。”

    大姑做小菜的手藝可以說是夾川一絕,反正自打大姑走後,周至就再沒有吃到過那麼好吃的小菜。

    這些小菜,主要就是夾川人飯桌上佐食的東西——糖蒜、藠頭、洗澡泡菜、鹽白菜、水豆豉、紅豆腐、榨菜酸菜……

    這個小院裡,只要大姑的泡菜罈子起開,那是滿院飄香。

    到後來院裡人家都懶得自己做了,丟不過那人。

    乾脆,都請週六嬢幫忙搞定得了!

    看大姑在周圍人裡邊的稱呼就知道,老周家以前人丁,是多麼的艱難。

    爺孃加崽整八個,到頭來就剩大姑和老爸。

    “其實以大姑你這手藝,可以考慮收費的。”

    “那怎麼行?讓人笑話。”

    “大姑,有沒有考慮過開個小攤子?就賣賣糖蒜紅豆腐啥的。”周至繼續誘導:“我看張家溝市場裡那些攤子,沒一個能跟您這味道比,可錢也不少掙!”

    “你要是覺得可以,我去和老爸說。”

    “不要不要。”大姑連連擺手:“我現在這樣不也挺好的?”

    現在大姑在新華書店門口負責收發,順便賣賣報紙,其實就是看門的,不在編制,收入菲薄。

    但在大姑心裡,那是正經有面子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