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三章 楊和

    解放後蘇安城擔任了夾川縣第一任教育局局長,新中國夾川縣的教育事業,基本都是他老人家白手起家,一步步規劃出來的。

    古井鄉的大家族對教育都很重視,王家、劉家、蘇家,三族在解放後發生過一場激烈的爭執,差點引發一場械鬥。

    不是為了爭奪土地、水源,而是為了爭奪小學校址。

    最後四表舅表態,蘇家將私塾拿出來,大家也不用興修了,就地改成小學!

    這才讓古井鄉小學,得以落在蘇家附近。

    蘇安城到現在已經八十多了,古文功底,毛筆書法,甚至水墨丹青,都是一流。

    老爸發現兒子這方面的天賦後,讓他跟著四表舅學習過一段時間。

    四表舅教育絕對有自己的一套,沒有具體指導學習,只教會周至一件事情,如何讀書。

    結果就是周至的量堪稱恐怖,家中書籍讀完之後,每個週末便泡在新華書店,知識面極廣,尤其語文功底,老師李大山都不敢和他硬槓。

    甚至有一次李大山去市裡開會,直接讓周至在班裡代課《孔雀東南飛》。

    那兩堂課全班同學都聽得如痴如醉,一班班主任徐有志路過教室,也停下來聽了一耳朵。

    結果一停就站完了兩堂課,完後等周至出了教室,徐有志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問他想不想轉到文科班去。

    不過在當時,徐有志也就是說說而已。

    楊和是農村孩子,是周至同桌,覺得有周至這樣的同桌很光榮,於是兩人成了好朋友。

    縣裡如今十個區,好多所小學,三所中學。

    但如今還只有兩所中學有高中,就是夾川縣中學和馬街鎮中學。

    矬子裡邊拔大個,夾川縣小的教學質量最高,裡面的學生基本都會進入縣中學初中部,佔掉絕大多數的入學名額。

    因此同一屆的孩子,初中基本都來自小城內,都是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做年級同學,相互間非常熟悉。

    而其它鄉鎮的小學,只有極少數非常優秀的,才能夠考入縣中初中部,一屆也就十來個。

    但高中就不一樣了,高中是大班,人比初中班多,而且中考會走掉一部分初中同學。

    九一年的夾川,很多家庭的孩子如果學習好的話,能走中專就走中專,因為這樣可以提前幾年參加工作。

    還有少數成績差的,也會被擠到馬街中學的高中部去。

    所以縣中的高中部裡,來自鄉鎮和其它幾個初中的同學就多了起來。

    鄉鎮來的同學住校,上晚自習;城裡同學走讀,晚上在家做作業。很自然就分作了兩個團體。

    不過到周至這裡又是特例。他在城裡同學裡有死黨哥們兒,在鄉鎮住校同學裡,也有死黨哥們兒。

    周至特別欣賞那些鄉鎮同學的品質。

    就拿楊和來說,這娃的父親老楊頭當年也是一個傳奇,二十歲就在夾川縣城裡開著綢緞鋪子,身上穿綢衫,腳上蹬皮鞋,打麻將都用銀元金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