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的倉鼠 作品

第318章 同路而行

瀾江寬度不足三里,若僅是橫跨,一刻鐘便可抵達對岸,但眾人此行的目的地是巴坎,需要沿瀾江直行幾十裡才能到達。



  巴坎本是東罕一個邊陲小鎮,臨近瀾江,百姓世代以捕魚而生,自從這裡被定為兩朝通商區域後,當地百姓生活明顯有了起色,僅僅發展幾年,就已經有了不輸王朝大府的氣象。



  東罕地形大多是一馬平川的草原,草原上遍佈大大小小的領主,因百姓世代遊牧,位置變遷頻繁,所以極難管束。



  且東罕自古以來奉行分封制,各地紛爭不斷,朝廷對那些劃地為王的領主約束力甚小,好幾代君王曾不止一次想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但奈何阻力太大,每每都是半途而廢。



  之後東罕朝廷便效仿王朝郡縣制,推行臺部制,細分整個東罕版圖,在各地設立令、臺、部等機構,規定萬頃為令,十萬傾為臺,百萬傾為部。



  各地領主須定時向令上彙報領地位置、人口、以及牛羊數量,令上官員再上報給臺上,依次遞進,最終傳至京城朝堂。



  法令施行之初,各地領主官員倒也配合,每月通報,但隨著時間推移,很多人開始瞞報,再後來乾脆遲報或者不報。



  如此這般,幾年以後,臺部制已經徹底淪為了名存實亡的笑話。



  事情到了楚不休執政時才有了轉機,他先是下令修復各臺部粗劣的城防建築,而後在丞相的提議下,大肆發展商業,各臺部理所應當成了朝廷指定的交易地點。



  臺部城內既有來自中原的瓷器綢緞,也有來自西赤的香料金銀器,且全都造型精美,是放一輩子牛羊也琢磨不出來的東西。



  尋常牧民自然抵不住誘惑,大量湧入城內,以牛羊換取精美器物,哪怕領主也不例外。



  幾年下來,各城池已發展得相當繁華,不再是鬼城一座,臺部制度因此一下子活了過來。



  東罕朝廷靠著商業收入,國庫前所未有地充盈起來,這還倒是其次,尋常商販一個月的收入,就趕上放一年羊了,很多牧民都開始放棄放牛餵羊,投身到了商販行列。



  牧民相繼離開,壯大了臺部的同時,也削減了各領主的力量。



  那些躺在金銀玉器堆裡的領主,眼見手中百姓越來越少,這才猛然發覺,出自東罕第一輔臣之手的這一招,是多麼地陰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