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838章 世界人民解放軍(六)

  何銳沒有過高評價蘇軍,在建議中也明確提出,如果德軍的進攻依舊犀利,蘇聯紅軍則固守完備的防線,與德軍進行消耗戰。戰爭打到現在,克里姆林宮此時給西南方面軍的命令是,守住防線,尋求反擊的機會。

  此時對基輔方向行動的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坦克第1集群,司令為克萊斯特上將;第6、第17集團軍,司令分別為賴歇瑙上將、施普拉格上將)的基本兵力發動,是突破蘇聯紅軍在舊築壘地域一線的正面,前出至基輔地域,奪取第聶伯河的登陸場。然後突擊集團轉向東南進攻,以阻止西南方面軍主力向第聶伯河對岸退卻,並從後方實施突擊將其消滅。

  雖然蘇軍此時相當一部分將官還準備拼死一搏,但是西南方面軍有44個也已在戰鬥中嚴重削弱的師與德軍40個師(內有10個坦克師和摩托化師)對峙。德軍步兵、火炮和迫擊炮比蘇聯紅軍多1倍多,飛機多50%。

  更要命的是,此時德軍已經通過實戰確定了噴氣式戰鬥機的威力,用盡了力氣攢出來160架噴氣式戰鬥機。而德國空軍的戰鬥機本就比蘇聯戰鬥機先進,空戰中擁有很大優勢。有了這160架噴氣式戰鬥機,德軍在天空中橫掃了蘇聯紅軍,完全奪取了制空權。

  原本西南方面軍認為自己的防線夠長,縱深也夠大,足以抵擋住德軍。卻沒想到德軍佔領了天空後,在空軍掩護下突破了蘇聯紅軍兩翼,硬是將整個西南方面軍全部包圍起來。包圍圈內的西南方面軍嘗試突圍,但是不管蘇聯紅軍的坦克部隊多麼不畏死亡,拼死攻擊。德國空軍的斯圖卡俯衝轟炸機輕鬆的將一輛輛蘇聯坦克擊毀。

  此時的克里姆林宮內,斯大林已經將西南方面軍的突圍工作交給了當下的蘇聯紅軍總參謀長朱可夫上將負責,他與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就中國的援助事宜進行著討論。

  在蘇德戰爭爆發時,中國明確表示,對蘇聯的援助沒有任何上限。蘇共上層當時認為蘇聯紅軍並非沒有勝算,所以不願意因為蘇德戰爭爆發而加入中國陣營。

  理論上同盟國要統一行動,現實中的同盟國內部分為三股力量。美國,法西斯集團,西歐各國。這三股勢力之間的關係並不融洽,以西歐各國為例,這些國家包括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國。這些國家在德國發動的西歐戰役中戰敗,他們對於德國可一點都不親切。

  當德國成為了法西斯集團領導者後,西歐集團看到的是德國獲得中歐與東歐全面控制權的危害。德國成為了歐洲第一強國,勢必導致西歐完全受制於法西斯集團。西歐集團中的法國一直視中歐與東歐為法國的勢力範圍。

  美國期望的是控制西歐,尤其是有了同為昂撒人的英國抱著美國的大腿。在蘇聯看來,只要蘇聯擊敗了法西斯集團,完全有可能與美國與西歐集團就歐洲的劃分進行交易。而蘇聯加入中國一方,就會斷絕了瓜分歐洲的交易可能。

  因為蘇聯曾經試探過何銳政府,得到的回應讓蘇聯非常不滿。何銳政府表示,中國推動的戰爭是一場正義的解放戰爭。如果蘇聯加入中國一方,中國不可能公開接受蘇聯任何改變國境線以及將其他國家作為蘇聯附屬國的行動。

  以俄羅斯的文化傳統,何銳政府的反對,就可以視為敵意。因為蘇聯可是誠懇的表示,蘇聯認同中國對亞洲的控制權,認為中國所“解放”的國家,完全有理由在政治與經濟上全面接受中國的指導。

  基於蘇聯自己的圖謀,以及與中國在理念上的分歧,蘇共中央只是在工業領域以及裝備方面向中國提出了請求。並沒有請求中國直接派遣大量軍隊前往蘇聯參戰。

  這些事情都是蘇共中央討論後的決定,此時的斯大林與莫洛托夫沒有時間對這些事情進行反思,更沒有對當時的人員進行評價。斯大林向莫洛托夫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莫洛托夫委員,現階段我們需要中國的噴氣式戰鬥機。我相信中國一定有了自己的噴氣式戰鬥機。”

  莫洛托夫沒有回答,只是用心記憶,並且從斯大林接下來提出的援助內容上判斷著斯大林的整體方向。

  中國的援助有沒有來,那肯定是來了。在蘇聯進入戰爭狀態後,大量企業轉而為戰爭提供戰爭物資,大量輕工業工廠停止了民用品生產。到現在為止,被納粹德國佔領的蘇聯國土之外的城市與農村,其他地區的商店貨架上依舊琳琅滿目。

  西伯利亞大鐵路上此時車滿為患,一列列從中國開過來的車皮內塞滿了各種商品。從衣服鞋襪,到菸捲、火腿、黃油、方便麵。

  斯大林講述了一些要求,都是非軍事體系的技術需求,這讓莫洛托夫相信斯大林的看法並沒有變化。對於大國來說,只有自己靠得住。就如俄羅斯國內廣為流傳的看法,——“俄羅斯只有兩個盟友:一是俄羅斯陸軍、二是俄羅斯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