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350章 北方之春(二十)

  此時他身邊的軍官們也不再聒噪,吳佩孚索性答道:“這政策不能說是壞。不過這也不能讓我投降。”

  趙倜知道吳佩孚這人就是喜歡端點派頭,而且他能這麼說,其實已經明白何銳真的不想要他性命。趙倜繼續大聲問道:“咱們北洋自袁大總統死後四分五裂,當下皖系兄弟們已經重回中央之下,直系準備把自己當作南方亂黨麼?子玉老弟,這麼多兄弟們跟著你出生入死,你此時再打下去,他們非死不可。你覺得對得起他們麼?”

  周圍的直系軍官們聽到這話,有人已經罵道:“你以為俺怕死麼?”

  但更多人沉默不語。從南京到武昌,這一帶還是直系地盤,再打下去就丟了所有地盤。那時候大夥可是沒地方去了。

  趙倜也不搭理少數幾個死鴨子嘴硬的軍官,繼續對吳佩孚說道:“子玉老弟,大家做人都要講個體面。不過那種禮數都是皇帝招降納叛,為的是給其他山頭一個榜樣。現在已經是民國了,何主席從來沒想過當皇帝,民國不講那些了。你們與國防軍打仗,是內戰。現在投降,這事就到此為止。大家之後該幹啥幹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還有,你們與英國人勾結的事,也就此翻篇。不知吳老弟覺得如何?”

  吳佩孚雖然面對日本人絕不妥協,但是面對北洋其實挺靈活。趙倜的話說到這裡,吳佩孚知道自己的機會只有這次。而且趙倜說何銳並不想當皇帝,所以不搞那些招降納叛的做法,還意外的令吳佩孚很喜歡。

  事已至此,吳佩孚說道:“此事我一個人做不了主,還得請曹公做決定。”

  趙倜很清楚曹錕早就想投降了,只是怕被清算,便爽快的說道:“那就勞煩子玉老弟了。”

  1924年1月18日,曹錕率領直系殘部於武昌向民國國防軍投降。自此,曾經分裂的北洋不復存在。至少在民國其他勢力看來,北洋歸於一統。而粵軍司令陳炯明則通過抓捕了逃往廣東的長江流域外國人,隨即宣佈服從民國政府領導。

  讀者身份證-伍陸彡74彡陸7伍

  整個中國最富裕的地區,除了四川的成都平原之外,盡數歸於何銳新政府。

  自此,抵抗雖然還有,卻越來越弱。到了4月19日,國防軍從湖南向雲貴進軍過程中,雲貴兩地政府皆通電錶示接受中央政府領導。5月27日,部隊抵達拉薩,西藏政府向中央政府宣誓效忠。

  自此,分裂了數十年的中國終於在名義上統一起來了。

  作為一個現代國家,統一的標準自然是召開國會。各地代表們乘坐著不同的交通工具,向著京城進發。

  國防軍以及南下幹部們則向著祖國各地進發。東部集團軍指揮官鍾義府接到命令,他的新職務已經分配下來,文明黨西南局的委員。

  西南局的任務,就是儘快完成一條進入緬甸的運輸通道。這條通道的目的是為了支撐最少一個軍(4萬人)規模的山地步兵在緬甸以及英屬印度的東北地區持續作戰。

  為此,鍾義府還從湖南趕回了京城,親自了解這份工作的設想與目標。

  到了河南境內,就見鐵路沿線有許多工程技術人員在工作。鍾義府以為是要修復線,心中著實歡喜。此次統一中國的戰爭,從戰略設計的時候就定下了八分政治,二分戰爭的方案。然而真的打起來,各地政府軍不堪一擊,只怕連一分軍事都不夠。

  真正影響進軍的是糟糕的交通,以及被這糟糕交通搞的更艱難的後勤供應。如果修成鐵路複線,北方工業基地到南方的長江航線會輕鬆很多。這對於完成西南交通線大有好處。

  回到京城,文明黨中央召開了會議。鍾義府也見到了被留在東北負責防禦可能進攻的胡秀山。各個列強的陸軍一般都會有‘三長官’,民國國防軍也是差不多的組織構架。由於國防軍是文明黨領導的武裝力量,黨主席兼任軍委主席就是必然,所以民國國防軍的三長官分別是,執掌軍令的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參謀長,總後勤部部長。胡秀山出任了總後勤部部長。原本的西路軍司令鄭四郎則是西北局委員。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何銳神色輕鬆的做了發言,“英國方面已經表示,他們絕不會承認中國新政府。在完成租界等英國利益的談判前,他們不會和我們進行任何其他談判。這也很好,緬甸是我們自古以來的鄰國,緬甸政府告知我們,在緬甸存在一群武裝匪徒,其諢號是英國。緬甸政府邀請我們入境剿匪。為了千年的友好關係,我們同意了緬甸政府的邀請。將派遣武裝力量進入緬甸。”

  鍾義府自從下令擊沉英國炮擊上海的艦隊之後,見到的外國人一個個乖的跟孫子一樣。何銳的笑談已經沒辦法引他發笑。鍾義府問了一個問題,“主席,以我們當下的實力,並不足以真正撼動英國在印度的統治。這麼做的理由在哪裡?”

  何銳點點頭,“你說的沒錯。印度是英國的根本支柱,如果失去了印度,英國在歐洲也不過是個普通列強。正因如此,英國絕不可能放棄印度。我們打擊英國在印度的存在,目的是為了增加英國統治印度的成本。我們中國經歷了長期戰亂,很清楚這種混亂會給一個國家的經濟造成何種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