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九 作品

第二十五章 朝見禮(上)(新書求收藏)




    雖還沒有見到十四阿哥,可昨日也間接見識了他的頑劣。



    兩人說這話,時間就過得飛快,約莫著兩刻鐘的功夫,就到了寧壽宮外。



    早有宮人侯著,見兩人過來,立時往裡傳話。



    少一時,一個上了年歲的宮嬤嬤出來傳話,喚兩人進去。



    太后沒有升殿,直接在東次間見人。



    太后五十多歲,典型的蒙古人長相,高顴骨單眼皮,略顯富態,家常裝扮,石青色藍色寬鬆袍子,頭上盤發,手中拿著一串和田白玉十八子,盤腿坐在炕上。



    地上椅子上,坐著兩位年紀相仿的太妃,也是蒙古太妃,年長的是端順太妃,略年輕與太后相貌相似的,就是太后親妹淑惠太妃。



    舒舒跟著九阿哥,給太后行“朝見禮”。



    地上放了錦墊,九阿哥的位置居左稍前,舒舒的位置居右稍後,九阿哥三跪九拜,舒舒六肅三跪三拜。



    等到行完禮,小夫妻兩人又給兩位太妃見禮,這回簡單了,九阿哥是“打千兒”,舒舒是“蹲安禮”。



    舒舒會說蒙語,小時候學過幾句,剩下大部分是這兩月突擊學習。



    齊嬤嬤就是半個蒙古人,日常就帶出一句兩句的,可女眷常用的對話學習,簡單的日常對話也夠用了。



    太后開始還磕絆著與舒舒用滿語打招呼,卻是因說的少的緣故,兩三句裡總夾著一句半句蒙語。



    舒舒就很自然的轉了蒙語接話,倒是引得太后臉上多了歡喜,拉著舒舒的手:“跟誰學的蒙語?說的很好。”



    “孫媳保姆就是出身蒙古,小時候跟著學過幾句,那時候淘氣,定不下心來,這兩月又緊著學了些,也就是這幾句吉祥請安話,多了就不行了……”



    舒舒沒有掩飾,實話實話道。



    太后哪裡聽不出她的生澀,卻喜歡她的實誠,輕拍著她的手背:“好孩子,長得俊,人也實誠,是個好孩子!”說著,就將手腕上的十八子擼下來,放在舒舒手中:“長生天會保佑你的……”



    “長者賜,不可辭”,舒舒雙手捧了,直接掛在衣襟上:“孫媳也跟長生天祈禱,皇祖母長命百歲……”



    舒舒奉上自己的孝敬,一個寶藍色抹額,並沒有縫什麼珊瑚、蜜蠟,而是用小米珠縫了三頭拇指大小圓滾滾的小羊羔,羊眼睛有的黑瑪瑙,兩側是如意紋組成的迷你蒙古包。



    東西並不華貴,卻勝在用心,太后摩挲好一會兒。



    兩位太妃的面上,也多了柔和。



    太后沒有親生骨肉,這些年在宮裡的體面都賴皇上的孝順,到了小一輩,到底又隔了一層,能用這份心,難得可貴。



    從慈寧宮出來,九阿哥的目光落在舒舒的衣襟上,倒會討巧。



    這串十八子看著簡樸,可間珠與佛頭用的都是藍寶石,宮造上品,又是太后日常所用,意義自是不同。



    小椿懷裡捧著檀木匣子,是一對雙喜雙如意點翠金簪,那是太后常規賞賜。



    每個皇子福晉過來行“朝見禮”,都有差不多的一份。



    只這十八子又不同。



    舒舒也曉得,並沒有遮掩的意思。



    少一時,兩人走到乾清宮,舒舒的腳底已經開始發酸。



    這還真是二寸鞋底,要是穿了之前的三寸的,怕是更廢了。



    待傳召進去,按照規矩肅跪,這一套是與太后那邊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