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塵客 作品

第378章 刀和劍

    幾個木工每天在徐晨的指導下叮叮噹噹的在院子砍噼削鑿。

    一群孩子整天都圍著看的捨不得離去。

    就算是在忙忙碌碌幹活兒的成年男女,只要略有閒暇,也會圍上來看的津津有味,圍觀討論這個奇怪的東西。

    太複雜了,不明覺厲。

    而實際上,製作車輪徐晨自己都毫無經驗和把握。

    他玩過車軲轆,但那是工業時代用鋼鐵大批量製作出來的。

    雖然他小時候也見過老爹將車軲轆拆卸後更換軸承裡面的彈珠,結構看起來也並不複雜,但無論是輪轂鋼絲輻條還是軸承結構,都不是眼下用木頭可以解決的。

    因此要在這個時代製作出來車輪,就需要他從無到有完全創新設計。

    而且古代的車輪製作方法他也不知道。

    但不知道歸不知道,車輪的基本構造他還是清楚。

    另外他還知道春秋戰國時期的馬車車輪和車軸是固定在一起的,轉動的時候車輪和車軸一起轉動,這樣設計的原因是因為沒有軸承的概念。

    但他現在如果做的話,肯定會摒棄這種最原始的車輪結構,改成固定式車軸。

    但這樣一來,不光要解決如何製作車輪,還必須解決車輪和車軸之間的軸承連接問題。

    當然,沒有軸承也並非不能分開,那就是需要做兩個類似軸承的金屬活環,套在車輪和車軸之間。

    不過這種結構帶來的弊端很大,那就是長時間幹磨會導致活環大量發熱磨損很快,估計用不了多久就要更換。

    但換軸承總比換車輪方便快當,銅雖然貴重,但眼下馬車也需求量不大,基本上都是在各部落附近來回十多里的範圍內運行,長距離來往的機會很少。

    他甚至能夠清晰的羅列出運用場景。

    巴族從山腳大院到河口碼頭。

    烏族從銅礦溪谷到烏族聚集地,再到谷外的河灘碼頭,實際烏水水量還是不錯,一年四季都不會斷流,只要把河溝一些地方進行些開挖和建設,小型的木筏舟船都是能夠來回運行,可以解決銅礦和貨物的運輸。

    應用最廣的可能就是拱火盆地那邊。

    拱火族、雷族、五鬼族,另外還有兩個小型部落,總共五個部落聚集在上下不過四里的範圍之內,另外從大河口到拱火族,這段距離有三十多里,木筏下行很快,上行很慢,若是能夠修建一條從拱火族到大河的馬車道路,用馬車來往通勤,或許比木筏更快更安全。

    羽公族那邊和烏族的狀況不多,馬車也就從山谷到河口這段四五里長的距離,水路實際上也可以運行。

    至於其他的部落,基本上都還是古老的來往方式,全靠腳力和木筏

    再說光有馬車還得有馬才行。

    眼下除開巴族和烏族之外,其他部落馬匹奇缺,絕對無法普及馬車。

    因此在接下來很長的時間內,馬車都還是極度稀缺的奢侈品,不可能在所有部落推廣。

    為了解決車輪的製作,徐晨冥思苦想了好幾天,在陶板上畫了擦,擦了畫,整天把自己滿手滿臉弄的都是碳灰,但終究還是讓他慢慢設計出來一個比較合理的結構方桉。

    道德經雲: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