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塵客 作品

第369章 包乾到組

    公社制度從集體農莊到村組分片,再到包產到戶,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徐晨還無法一步做到私有化進入小農經濟模式,但先劃分小組,在部落和家族內部逐漸形成一種分片包乾的模式,隨著以後農耕和各種行業慢慢成型擴大,分工越來越明確之後,分田到組也不是不可能。

    有了分田到組,若是能夠完成固定夫妻制度的確立,那麼分田到戶也就不是問題了。

    私有化雖然有很多弊端,但在很長的時間內,卻是刺激生產力發展的最好方法,遠比吃大鍋飯更加具有競爭力。

    不過公有制和私有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制度,對社會結構的衝擊不言而喻。

    在這些習慣於集體大家庭生活的原始人來說,沒有很長時間的發展和適應,不可能完全實現。

    但徐晨還是會努力去推動私有化的發展。

    畢竟這是一種自然發展規律,他要想獲得更加充足的生產力推動人類社會突飛勐進,讓勤快人,聰明人,有能力的人獲得更多的財富甚至是權力,是社會進步的必然之路。

    任何忽視個體化差異而追求的所謂公平平等,只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因此,徐晨決定先將這次春播小組的制度固定下來,在部落和家族內部推行分片包乾制度。

    這次的會議決定雖然引起了一些不小的騷動甚至是爭議,但許多勞動積極每天吃肉吃酒的小組都紛紛贊同這個方法。

    每個小組包乾一百畝農田,各自負責除草和田間管理。

    若是偷懶自然一眼就能看出來,雜草太多,驅趕野獸鳥雀不積極,都會導致最終減產。

    當然,小組包乾之後部落領導層並不是放手不管,母巴和阿母等一群家族首領會時常進行巡視檢查,管理不好的會被批評,管理好的自然會獲得更多的獎勵。

    “大家注意,分組包乾的最終評定結果,就是秋天收穫糧食的多少,收穫最高的我們會以小組為單位發放果酒、臘肉、鹹魚、鹹蛋、麻布、陶器等物品,這些物品小組內部組員自由分配,屬於組員個人物品,你們甚至可以在部落大會上拿去和其他部落自由交換”

    徐晨拿著樹皮大喇叭,站在一堆石頭上對著參加集體大會的所有人大聲解釋。

    村民大會,在很長時間內,一直都是村民自治的古老習俗。

    在徐晨看來,一個部落大致可以看做是一個鄉村。

    所有的族人實際上都可以看做是村民。

    只是眼下村民的屬性還未完全確立,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確定分工。

    因為糧食完全最重要,因此農耕生產也被徐晨列為首項議題進行改革。

    而這些小組除開耕種管理之外,在部落的其他生產活動之中還是一個整體,採麻、織布、製作和修理工具、建房、伐木、挖溝、捕魚、採集、餵養牲畜家禽等等活動仍舊還是統一進行。

    隨著以後分工更加明確,燒窯、捕魚、運輸、交易、建房、造船、造車、製作農具和木器傢俱、打、獸皮加工等行業逐漸發展成熟,各種功能小組也會不斷出現,最終形成不同的行業小組,負責各自所屬的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