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塵客 作品

第127章 手感不錯

    其他幾個更遠的部落根本就沒打算今天離開,都忙著在河灘上加固帳篷。

    故母節雖然也有交易,但相對於秋天的巫祝大會來說,規模就要小得多。

    因為春天沒什麼值得交易的東西。

    天氣越來越熱,獸皮大家都用不上,食物大家都缺,更不可能拿來交換。

    因此交易多以鳥羽、蛇皮、獸角、獸牙、寶石等並不貴重的物品為主。

    巴族這次帶來的主要是麻布和少量的小型陶器。

    這些東西昨天傍晚交易出去一些,今天趁著還沒下雨再次擺出來。

    不過所有部落能換的東西來來去去也就那幾樣,簡陋的讓徐晨有一種想死的衝動。

    巴族的貨物是所有部落都想交換的對象,但徐晨卻並不是什麼都換,常見的羽毛獸牙統統都不要,只換了一些綠松琥珀黃金等他覺得勉強能接受的物品,另外還換了兩隻牛角,剩下的不是待價而沽,而是希望能夠換到眼前更加急需的銅鉛礦石或者鹽。

    銅礦石換了兩筐,加起來幾十斤模樣,都是烏族去幾里之外的山谷之中撿回來的。

    但開春之後山谷漲水,草木繁盛蛇蟲暴增導致來往困難。

    烏族人說了,要想收集更多,只能等到秋冬季節才行。

    至於鹽,就和他最開始猜測的那樣,影子都沒有。

    而且他也連比帶畫的問過不少人,想要換到和血一樣帶鹹味的物品,但可惜所有人都把頭搖的像撥郎鼓一樣。

    也就是說烏族這片區域,從來就沒出現過鹽這種東西。

    所有野人也沒吃過鹽。

    日常生活的鹽分來源,幾乎都是依靠動物的血肉。

    另外就是原始人皮厚肉糙體毛濃厚,能夠有效減少汗液排放和鹽分流失,不是超巨量運動一般不會流太多汗,對於鹽分的需求遠不如農耕時代的人類強烈。

    農耕時代之所以鹽會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就是食物幾乎全部都轉化為植物類,導致從食物中已經無法獲取身體所需的足夠鹽分,這才不得不尋找額外的鹽分補充。

    這也符合動物界的生存習慣。

    食草類動物進食量大,而且會舔食鹽鹼土壤或者石頭補充鹽分。

    肉食性動物幾乎沒有這種習慣,哪怕幾天不吃東西也不會缺鹽,最多通過舔食皮毛來回收自身排除的鹽分就能保持身體所需。

    眼下人類的主要食物是植物動物幾乎各半,冬春更是主要以肉食為主,因此暫時還不存在缺鹽的境地。

    或者說即便是缺鹽,也無能為力。

    眼下人類壽命短的原因,或許缺鹽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但根本無法解決。

    按照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直到進入新石器時代晚期,農耕文明已經相當發達之後才發明了製鹽的方法。

    中國傳說上古有十位大巫,其中有一位叫做巫咸,據說是他發明了從土壤中提取鹽。

    後世西方人一直認為中國人烹飪用鹽太多,食物偏鹹,那是因為西方人肉奶禽蛋食用量大,食物中已經含有大量鹽分,不需要額外補充太多鹽分,但中國人肉奶禽蛋食用量少而五穀蔬菜是主食,因此不得不加大攝入量。

    這就是動物性主食和植物型主食兩種不同群體對於鹽的不同需求。

    徐晨必須未雨綢繆,因為隨著他推廣農田種植活動成功,巴族將來的食物也會逐步偏向於更多的植物為主食,就必須通過其他手段額外補充鹽分。

    不然身體無法承受繁重的勞動,導致身體虧損出現各種疾病,甚至大大縮減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