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塵客 作品

第79章 又摳又倔的木牙族

    自從多了烏族一群僱工,房屋建設的籌備工作進展速度大大加快。

    工地上石頭每天都在不斷增加,河灘上的泥磚也成片成片的出現,慢慢把數百米的河灘覆蓋的密密麻麻。

    伐木的速度也加快了不少,每天可以砍倒十多根,就是石斧消耗的很快,一天砍廢好幾把,製作都快趕不上消耗的速度了,這讓徐晨有些頭痛。

    一群烏族人離開後的第四天,與烏族相鄰的木牙部落也有近二十個男人揹著獸皮和各種貨物前來交換物品。

    他們帶來的貨物與烏族大同小異,無非是獸皮和一些徐晨感興趣的各種礦石,而想交換的物品也主要是陶器,對於神奇的布料反而並不熱切。

    主要是冬天來臨,吃飽穿暖的需求更大,麻布這種衣服雖然輕便,但遠不如獸皮禦寒。

    不過在陶器的誘惑下,他們又不得擠出不少的獸皮前來交換。

    其實早在巫祝大會前一個月,徐晨便已經在為這次的陶器交易做準備,用大窯小窯接連不斷燒製陶器,夾雜燒製一些石灰和陶磚。

    和泥打坯並不難,特別是碗碟這種簡單的陶器,熟練之後一天可以做上百個,中大型的陶罐陶鍋陶盆相對來說難度比較大,產量自然也少,但慢慢積累下來,眼下也不算少,只要控制好交易的價格,基本上能夠滿足和幾個部落之間的交易。

    而且所有部落的需求可以根據人數大致計算出來。

    因此徐晨對於陶器執行的是計劃經濟模式。

    在滿足巴族自用的前提下,按其他四個部落的需求來執行生產。

    而且這種需求也不可能一次性滿足,畢竟燒製需要時間和過程,在其他部落還無法自己生產製作的時候,自然可以用交易價格來控制貨物的輸出。

    他要用這這種辦法,來維持巴族在陶器和織布上的持續發展。

    今年冬天,徐晨大致規劃是每個部落滿足其三分之一的陶器需求。

    眼下看起來控制的比較好,烏族第一筆大額交易,用一百多張皮貨換回去上百個陶碗和幾十個陶盤陶杯,另外還換了大大小小近三十個陶罐水壺,另外還有十多個陶盆陶鍋等。

    這些東西拿回去,差不多每個山洞族群都能分一些,暫時性滿足生活需求,但數量遠遠不夠。

    不過烏族多餘的獸皮已經消耗完了,加上冬天來臨,更多的獸皮全部要分配給族人禦寒,因此幾乎不可能再來第二次交換,就算有也非常少,不會影響他的計劃。

    徐晨雖然已經交代可以用斑銅礦和輝銅礦等礦石來交換,但這兩種礦石不僅重,而且價值低,同樣兌換不了多少。

    至於綠松石、琥珀和黃金這些東西,徐晨雖然同樣收,但因為數量太過稀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最多能夠換點兒勺子湯匙之類的輔助陶器,對這些基本靠平日運氣撿到的原始人來說,專門去搜尋幾乎沒有可能。

    除開陶器,布料要等到開春之後需求量才會上升。

    春天乍冷還寒,氣溫熱不熱涼不涼,穿皮草太熱,不穿又冷,秋天也差不多。

    因此輕薄舒適的麻布衣服便成為了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