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塵客 作品

第29章 山洞的變化

    但若是改成火灶,則需要多少柴草就用多少柴草,飯菜做完殘餘的柴炭就直接丟入火塘之中維持火種。

    為了不浪費火塘維持火種的殘餘火力,還可以在火塘上設計幾個專門燒水的火孔,不需要去灶臺上燒水就能保證整天都有熱水飲用。

    雖然徐晨沒有專門學過這些東西,但許多東西在農村他都曾經見過,只需要簡單改造一下就行。

    好不好用先不說,至少這樣弄了之後,生活環境將會發生極大的改觀。

    因此接下來幾天,徐晨又開始對火塘進行大規模的改造。

    雖然這種改造暫時有些影響製作食物和吃飯,但所有人都很支持。

    特別是一群負責做飯的女人,都對徐晨簡單描述的場景非常期待。

    忙忙碌碌中,火塘也在一天天發生巨大的變化。

    以前圍滿一圈的大大小小燻的烏漆嘛黑的石頭石板被一道半米高的整齊石牆代替。

    而火塘也從一個直徑兩米多,並不規則的凌亂圓形變成了一個長三米寬兩米的四四方方的長方形。

    靠洞壁一側,和火塘連在一起的是一排四口火灶。

    為了更加充分利用火塘,他在改造的同時不斷改進設計方案,專門在火塘四周預留了一些用來固定木頭的位置,將來打算在火塘上方安裝一個木架,既可以用來燻肉烤肉,還可以用來裝吊鉤,掛上陶鍋煮食物。

    吊鍋這種古老的炊具,是老百姓的智慧結晶。

    因為只要火塘有火,吊鍋的食物就能持續不斷加熱。

    上午把雞殺好,放進吊鍋裡面慢慢燉,到晚上就能燉的軟爛濃香。

    雖然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廣大農村的生活習慣也在發生巨大的改變,爐具灶具也在快速更新換代,但在雲貴川渝一帶,很多山區農村依舊是保留著傳統的生活習慣。

    他們冬天會把臘肉掛在火塘上燻烤。

    他們會用吊鍋煮飯燉菜。

    眼下一群原始人也是如此燻肉,不過沒有吊鍋而已。

    徐晨的發明,對他們來說不會產生認知上的衝擊,最多進了一小步而已。

    在整改火塘和搭建火灶的同時,徐晨還抽空下山幾趟,指導窯工開始燒製第二批陶器。

    第二批陶器數量不多,只有二十來件,但都是大型器皿。

    為了不浪費窯火,他還往裡面裝了不少石灰石,另外還燒製了一批陶磚。

    如此以來,這口火窯便明顯不夠用了。

    因此他不得不讓幾個窯工抽空在旁邊再挖一口更大的窯出來。

    徐晨在忙碌的同時,葉也每天不停的紡線。

    這種原始的手工紡錘效率極其低下。

    雖然第一次收穫的麻並不多,但要想紡完也不是一兩天的事,因此她只能轉職成為一個略微幽怨的紡織娘,每天一個人孤獨的坐在石頭上不斷的紡線,然後嘟著嘴看著徐晨和古、舉兩人熱熱鬧鬧的忙碌和說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