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塵客 作品

第22章 燒窯

    隨著土窯開始修建,山下開始變得熱鬧起來。

    葉時常也帶著幾個大些的孩子前來湊熱鬧,雖然重活兒幹不了,但幫忙清理泥土裡面的草根樹葉石頭等雜質沒問題。

    甚至還能幫忙踩泥。

    忙碌休息的時候,徐晨等人還會帶著一群孩子去河灘上趕魚摸蝦,雖然收穫不大圖個清涼熱鬧,半天下來總是能弄上幾斤,等到餓了葉帶著孩子們把魚蝦剝洗乾淨開始做石板燒。

    有時候葉也會帶著一群孩子去附近的摘一些美味的漿果回來當零食。

    有了這群孩子跟著鬧騰,工地變得越來越熱鬧,部落的人也都有事沒事都跑來看幾眼,使得山下這片本來平日荒蕪的地方,也慢慢變成了一片熱土。

    陶器製作,其實很簡單。

    主要還是取決於泥的好壞。

    土窯還沒烘乾,因此徐晨也有足夠的時間來反覆試驗製陶的各個環節的工藝。

    為了將陶器製作的更好,他還用木頭製作了幾樣簡單的工具,泥刀、瓦刀、刮刀、削刀、挖刀、篆刀等等,大大小小七八樣,都是用大小不同的木鬥用石刀石斧砍出形狀,然後用石頭打磨之後修刮光滑。

    隨著徐晨製作的工具越來越多,一群人對他也越發的尊敬,因此對他的各種安排,全都完成的非常認真仔細,一絲都不敢馬虎。

    在玩玩鬧鬧的工作之中,徐晨也慢慢做出來一批陶器泥坯。

    因為是第一次大規模的燒製陶器,對於火候溫度等徐晨也沒有什麼概念,為了保證燒製的質量,因此就沒有做太大,全都是飯碗、水杯、盤子、水壺等小型器物。

    而這也是眼下最缺少的生活用具。

    等積累一些經驗之後,就可以開始燒製陶盆,陶鍋、陶罐甚至陶缸之內的大型器皿。

    相對來說,器物體型越大,製作越是困難,燒製失敗的幾率也會越大,而且燒製所需要的時間也會更長。

    無論是陶器還是瓷器,火候都很重要。

    掌握好燒窯的火候,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大半。

    土窯每天煙火沖天,經過連續幾天燻烤之後,四周填埋的溼土都開始變色,而窯內塗抹的泥巴,也全都燻成了一種醬黑色。

    在距離土窯十多米遠的地方,是一個專門和泥的泥坑,清理乾淨的黏土倒在裡面,加水之後反覆用木鋤翻刨和踩踏,直至變成均勻的溼泥。

    這種泥巴並不直接做陶器,而是將其團成團放到涼棚下面,蓋上溼草陰兩天,讓泥巴柔性更好。

    陰好的泥巴用泥刀切成大小合適的團塊,放在乾淨的石板上反覆揉捏摔打,等到完全變得柔軟合適之後,將其慢慢捏成需要的形狀。

    器物越小,製作起來越是簡單容易,器物越大,越是困難。

    徐晨眼下做的泥坯都不大。

    不過樣式很多,形狀也很豐富,特別是水壺和杯子,都還專門製作了蓋子和把手。

    泥刀切泥,瓦刀成型,刮刀修整、削刀修口、挖刀挖孔,篆刀刻字。

    在徐晨慢慢熟悉的過程中,製作出來的陶器樣式和外觀也越來越精緻美觀。

    他也越來越沉浸於這種自然野趣和創造之中。

    他不光要在每個陰乾的泥坯底部用篆刀刻上巴氏出品四個文字。

    甚至在一些自認為做的精美的泥坯上,還會簡單刻畫一些花鳥蟲魚的圖案,寫上一些象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