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離不失眠 作品

第一百六十五章成為王氏後,繼女清照上天了(十九)

“我已過知天命之年,心中隱約有數。”

“今日談話,莫要傳入夫人耳中。”

“夫人待你不薄,你萬不要讓她失望。”

寧姨娘心中惴惴,眼神有些酸澀,眼淚似要奪眶而出。

吸了吸鼻子“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過去幾年,老爺教她為人處事的道理,讓她明辨是非,又教她人情往來,讓她不被排擠,又教她理賬冊主中饋,讓她有事可做。

雖是她的夫君,但卻也承擔起了身為父母才該承擔的責任。

“老爺,不如向官家辭官,回明水修養吧。”

寧姨娘試探道。

李格非搖搖頭,他之同門為他付出良多,他可以因官家嫌惡而被罷黜,但絕不能主動放棄。

厭倦歸厭倦,但終究還是要為了心中理想至死奮鬥。

這番書房的長談並沒有瞞過蓀歌,非寧姨娘相告,而是她耳聰目明,非人所能及。

李格非的感知並沒有出錯,無論是仕途還是壽命。

預知到了即將到來的風暴,從未想過置身事外,而是想繼續嘗試拼搏,她不知該說固執還是堅定。

也許,這種風骨,她不懂。

不對,也許她懂。

這可惜,李格非註定不能如她那般得遇雄才偉略無所畏懼的明主,也自然只能功敗垂成。

……

李格非親自將李清照所做的詩帶之文人墨客面前,饒是對女子心存偏見,不願其染指文壇,都不得不盛讚筆力雄健,氣勢磅礴,憂國憂民。

這是李清照的名字,第一次在汴梁城為人所知曉。

而李格非,站在李清照身前,搶先一步為他擋下了可能來自四面八方的惡意。

為人父,李格非是稱職的。

有人質疑,這首詠史詩非深有思致者不能作也,絕不是閨閣女子能寫出來的。

以示回應,《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其二,橫空出世,讓所有質疑者啞口無聲。

.yetia81331/35126616.htl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