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離不失眠 作品

第七十三章成為李月圓後,我和李白雙雙頂流了(二十七)

    他無懼諷刺,但不願心目中驕陽似火的阿月身上也沾染汙點。

    “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沒有名利,沒有惡意。

    這白兆山,是嶄新的充滿著天然、寧靜之美的天地。

    李白寄給蓀歌的心中,沒有滿腹愁緒的嘮叨,沒有洋洋灑灑的期盼,甚至都沒有一字一句提及安州城那場荒唐的笑話,只有這首簡單恬靜的詩。

    這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向蓀歌報平安。

    只要他不再活躍在安州,那些中傷之語早晚會銷聲匿跡。

    收到李白來信的蓀歌,渾身一僵。

    孟浩然瞥眼,看到這位遊戲人間的明月公子臉上的笑容已經消失的乾乾淨淨,眸光冷淡嚴肅,薄薄的嘴唇抿成一條直線,通身氣質懾人,就好似這暖春剎那間風雲突變凜冬將臨。

    李白出事了?

    孟浩然心中暗暗揣測。

    微微側身,孟浩然看到了信末的這首詩。

    這詩,有問題嗎?

    超脫現實,悠閒舒適,意境甚美。

    用最質樸自然的文字,描繪隱居山林的志趣,怡然自得。

    那,為何李明月會看到的第一眼便勃然大怒。

    “明月小友,隱居非壞事,當年老夫也曾隱居鹿門山,淡泊心境,凝練性情。”

    孟浩然徐徐開口,想寬慰蓀歌。

    蓀歌勉強的勾了勾嘴角後,眉頭依舊皺得很緊。

    明明,李白目前並無隱居之意。

    他還在雄心勃勃的想要干謁入仕,一展心中經邦濟世的理想。

    她還清清楚楚的記得李白前往安州前,與她那番推心置腹的談話。

    “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

    有此理想的李白,又如何會無緣無故的隱居。

    這首《山中問答》的出現,就好似又重新將李白已經悄然改變的宿命再一次拉回了原有的軌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