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湖州而來的信

    明公公將信件小心翼翼拆開。

    “臣祝高良啟……”

    祝高良,就是湖州知府大人,身居四品。

    “今時值六月下旬,正是棉花旺盛生長之際,平安縣河口縣鳳凰縣等縣令紛紛來報,棉株已有十到十五寸之高,各地對棉花澆灌抗蟲早有應對之法……然,湖州境內其他縣,如清水縣,德平縣……以及湖州附近萬全縣等地,棉花育苗之時,存活率不到一半,移植後再死一半,隨著時間推移,地裡僅存的棉株十之八九死亡……”

    信念到一半,在場的人不由譁然。

    “當初不是說,這棉花適合任何地區的氣候嗎,怎麼會死這麼多?”

    “朝廷下政令推廣棉花,老百姓空出地種植,結果全都死了,這些地方的農人怕是怨聲載道,怒罵朝廷。”

    “當初不是穗安人提出推廣棉花種植麼,卻沒想到連風調雨順的湖州之地都無法生長棉花,其他地區豈不是更難以種植?”

    “穗安人在未弄清楚棉花習性之前,就妄然給朝廷上奏摺,竟犯下這麼大的錯。”

    “……”

    許多人投來譴責的目光。

    戶部尚書眉頭一皺,他當初派鄒大人一行人前往湖州大河村研究棉花,各方面數據都表示,棉花確實是可以在許多不同氣候條件下生長存活,怎麼會出這麼大的紕漏?

    若說有錯,戶部也有錯。

    他正要開口時,明公公就道:“諸位大人先冷靜,這封信還沒有讀完。”

    “……為了弄清楚棉株為何大面積死亡的原因,臣四處走訪,終於得知了真相……原來,平安縣河口縣鳳凰縣等地的農人,用的是大河村去年豐收留存的棉種,而那些大面積死亡的地區,用的是南方商人帶來的棉種……為了證明確實是種子的原因,五月下旬,臣派人去了一趟西北之地,那邊的棉花生長的極好,這也就表示,只有大河村產出的種子,才能適應各地的氣候……”

    在場一片靜默。

    大河村,就是穗安人的故鄉,那邊的棉種,基本上都是出自穗安人之手。

    也就是說,穗安人提供的棉種,在西北那種荒涼之地都能長出來,而從南方購買的棉種,在  湖州這種風調雨順之地都能死絕……若是還一味地指責穗安人有錯,那簡直就是故意針對穗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