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未時 作品

第一百四十三章:國公催婚,三急三緩,寧王出面,議和已定

    顧老爺子提起剩下三件事情。

    “其一,皇位之爭,太子與秦王較真的很,只不過這朝堂當中還有人對皇位覬覦,只是這些人有足夠的耐心,不到關鍵時刻,他們也不會浮出水面,你溺水之事,包括江寧郡,以及白鷺府這些事情,只怕都有這些人的影子。”

    “有皇子不甘心,也想要爭一爭皇位,只不過他們不如秦王那小子,秦王敢作敢當,他想要爭,所以手段光明磊落,不像這些人,偷偷摸摸,藏藏掖掖的。”

    “暗中是誰想要爭奪皇位,爺爺管不著,因為只要咱們顧家入場了,選太子或者選秦王,結局都將毫無懸念。”

    “爺爺不參與這件事情,這件事情必須要由你來抉擇,如此一來,這天大的從龍之功,就算落到你頭上了。”

    顧老爺子出聲,他望著顧錦年如此說道。

    皇位之爭。

    的確不是一件小事。

    而且也是顧家即將要面臨的問題,老爺子已經說的很明白了,有其他皇子覬覦這個皇位,而這位皇子手段下作,在暗中跟一些人已經有了聯繫。

    所以顧家必須要登場了。

    皇位之爭上,無論是太子還是秦王,倘若顧家支持任何一方,那麼都可以改變大夏未來的格局。

    這也是為何朝中大臣們,紛紛抨擊顧家的原因,大部分官員都是太子的人,顧家沒有選擇支持太子,在他們看來,就存在威脅。

    當然顧家如此可怕的勢力,也的確讓皇帝忌憚,誰當皇帝不應當是由顧家來定,而是由他這位皇帝來定。

    這也是,顧老爺子死活不參與皇位之爭的原因,哪怕皇帝偏向太子,他也不參與進來。

    可現在不一樣了。

    顧家出了一個顧錦年,一個可以穩住顧家根基的後人。

    所以,這份從龍之功,顧錦年可以拿,更加穩固顧家的地位。

    不拿不行。

    “好,孫兒仔細斟酌。”

    顧錦年點了點頭,皇位之爭這事,自己心裡有想法就好,至於到底支持誰,以後再看吧。

    早些時候答應過李基,但此一時彼一時,具體在看吧。

    “其二,新舊交替,如若此番十二城奪回,大夏的一切都要迎來新舊交替之變化。”

    “要不了多久,新舊交替便要來臨,很有可能會以風暴之勢,你也要做好心理準備。”

    顧老爺子出聲。

    新舊交替,的確是即將到來的事情,畢竟皇帝老了,自己爺爺也老了,滿朝文武都老了。

    需要一批新的人登場,換一副景象。

    “孫兒明白。”

    顧錦年點了點頭。

    “其三,則是天命之爭,爺爺得到一些信息,這天命之爭,未來會演化諸多神物,掌天命者,可藉助這些神物,踏入第八境。”

    “這件事情不急,但也要記在心上。”

    老爺子說出第三件事情。

    這三件事情都不是眼下需要急的事情,是長遠目標。

    皇位之爭,穩固地位。

    新舊交替,準備未來。

    天命之爭,最終目標。

    這三件事情,顧錦年牢牢記在心中,這些東西,時不時就需要好好拿出來細細琢磨一番。

    “爺爺,孫兒定會將這些牢記於心。”

    顧錦年認真道。

    “恩,銘記於心就好。”

    顧老爺子滿意的點了點頭。

    如此,玉輦當中,兩人無言。

    但過了一會,顧錦年的聲音不禁響起。

    “爺爺,咱們回了邊境,寧王若是帶人來了,要放這個李冷心嗎?”

    顧錦年開口,問出了自己想問的問題。

    老爺子沒有殺李冷心,而是廢了他雙腿雙手。

    這就意味著可能會選擇放過李冷心,但又不確定,所以只能問問老爺子。

    “不。”

    “爺爺讓寧王,是要當著他的面,殺這個李冷心。”

    然而,顧老爺子極其霸氣,直接就是這麼一句話。

    不是放過李冷心,而是要當寧王的面殺了他。

    讓李冷心徹底絕望。

    同時也狠狠的抽寧王一巴掌。

    顯然,老爺子是要通過寧王,來給自己樹立威嚴。

    用這件事情,來警告一些心懷不軌之人。

    而與此同時。

    大夏西境。

    寧王府內。

    一道加急軍紀密報,也在第一時間,送到了寧王府中。

    寧心房。

    這是寧王的書房。

    此時此刻,一道身影以極快的速度,走進了寧王書房內。

    “王爺。”

    “大事不好了,鎮國公出面,將周將軍擊傷,連帶著黑水鐵騎一同押走了。”

    隨著聲音響起。

    書房內,正在練字的中年男子,突然停下手中的揮墨了。

    書房當中,是一箇中年男子,國字臉,樣貌冷峻,穿著蟒袍,渾身上下散發出一股極其強大的氣息。

    尤其是他的眉頭,飛撇而下,給人一種鋒芒銳利的感覺。

    這就是大夏寧王,算起來的話,永盛大帝還要喊他一聲兄長。

    大夏二皇子。

    如今坐鎮西境,算是西境的土皇帝,當初建德皇帝削藩頭號人選就是寧王,但因為文臣極力反對,認為寧王實力太強了,若是第一個削寧王。

    極其容易引起寧王造反,必須要從弱小的王爺開始削起。

    溫水煮青蛙。

    可他們忽略了一個重要點,那就是削藩這種事情,要麼就一鼓作氣,要麼就別做,既想削藩又要面子,想站著把藩削了,這明顯是不合理的事情啊。

    所以當削藩開始後,寧王第一時間就蠱惑其他王爺造反。

    一開始還沒有人搭理他,可隨著事情越來越不對勁後,永盛大帝起兵造反了,而寧王本來是打算坐收漁翁之利的。

    雖然有所幫助永盛大帝,可前期的投入不大,直到最後,永盛大帝許諾了無數好處,最終寧王答應幫助永盛大帝。

    最終的結果就是,他成為了西境的王,是得到了好處,可好處不多。

    也正是因為如此,寧王成為朝堂當中的一根刺,無論對永盛大帝來說,還是對朝臣來說,永盛大帝擺了寧王一道。

    寧王不可能不記仇的。

    無非是大局已定,他也無力迴天罷了。

    現在十三年過去了,誰也不知道這位王爺是怎麼想的,也不知道這位王爺到底要想做什麼。

    只不過,整個西境所有人都知道,寧王極其寵溺著自己的兩個兒子。

    大世子,李冷秋,小世子李冷心。

    這兩個世子,是寧王的掌中寶,無論他們犯了什麼錯,寧王都不會怪罪,反而會覺得是別人招惹了自己的兩個兒子。

    也正是因為寧王的這種寵溺,導致兩位世子在西境就是無法無天。

    不過這兩位世子也很聰明,就在西境胡作非為,其他地方絕對不去。

    但西境將士們也很好奇,那就是寧王寵愛後代合情合理,但如此過分的寵愛,實在是有些古怪,以致於他們有時候都看不過。

    可沒有人敢提意見,因為提意見的人,都已經死了。

    眼下。

    隨著傳信兵的聲音響起。

    書房當中。

    寧王的臉色瞬間陰沉下來。

    “鎮國公將本王的黑水鐵騎也扣押走了?”

    他望著對方,聲音冰冷道。

    “回王爺,除周威將軍幾人,其餘所有人都被鎮國公押至邊境。”

    “鎮國公說,讓您親自去大夏邊境,給他一個交代。”

    通信兵開口,他低著頭顱,不敢注視著寧王。

    “讓本王給一個交代?”

    寧王看著對方,如此問道,只是聲音中沒有怒意,顯得無比平靜。

    “回王爺。”

    “鎮國公原話如此。”

    後者回答。

    篤定了這個事實。

    此言一出,寧王神色沉默,不知道在思考什麼。

    大約過了一刻鐘後。

    寧王的聲音響起。

    “備馬,本王親自去邊境大營。”

    “讓人送一封奏摺寄去大夏京都,彈劾鎮國公擅自離開軍中大營。”

    “再擬一封信,向陛下求情,法外開恩,賜冷心無罪。”

    “速去。”

    寧王開口,下達兩個命令。

    說完此話,寧王也不囉嗦,騎著戰馬就打算離開,而且只帶數百精銳。

    他是寧王。

    西境的掌權人,如若不是邊境開戰,這西境所有人都要看他臉色行事。

    他無懼鎮國公。

    寧王二字。

    代表著一切。

    不過就在他要出發之前,不由頓了頓道。

    “將此事告知冷秋,速去通知。”

    寧王開口,說完這話便直接離開了。

    後者立刻牢牢記住,只不過有些將士不由產生好奇,把這件事告訴冷秋世子做什麼?

    他還有什麼辦法?

    按照冷秋世子的脾氣,只怕會把事情鬧得更大。

    但畢竟是王爺的意思,他們也沒什麼好說的。

    此時,已到酉時。

    十二城內。

    一處府衙當中。

    數千精銳將這裡嚴格包圍,府衙內是三大王朝的禮部尚書,外加上匈奴國的禮部尚書。

    可以說,這是四國的禮部外交大臣,全部到齊了。

    如果發生任何一點意外,就要引發三朝大戰。

    這一點都不開玩笑。

    禮部,是王朝的外交部門,在王朝之間的交流過程中,禮部的安全至關重要,無論發生任何原因,如果禮部官員死了,不管是那個王朝的。

    那麼都要視為宣戰之意。

    除非能調查出具體的死亡原因。

    而府衙內。

    各國使臣也在激烈口舌交鋒,一個比一個犀利。

    “八萬萬兩白銀,你不給。”

    “百座鐵礦,你也不給。”

    “大夏龍炮還不給。”

    “也只是答應修改史書記錄,這就想讓我們匈奴國歸還十二城,爾等大夏是不是太過於痴心妄想了?”

    匈奴國的禮部尚書開口,他有些憤怒,對於大夏宰相李善所說的條件,充滿著抗拒。

    聽到這話,李善淡淡的喝了口茶,望著匈奴國禮部尚書緩緩出聲。

    “匈奴國被削三次國運。”

    “大夏王朝士氣如虹。”

    “此消彼長之下,爾等匈奴,有什麼資格與大夏談條件?”

    “而且,這不是歸還,對我大夏來說,只是拿回屬於我們大夏的東西罷了。”

    “如若爾等不願答應,那我大夏則用另一種方式拿回來。”

    “但到了那個時候,發生任何損失,都由貴國承擔。”

    李善語氣平靜,可平靜的背後,卻又彰顯大國氣派。

    他很強硬。

    在這次談判上,李善從頭到尾都表現得特別強硬,任憑對方說破了嘴皮子,他都不答應給予銀兩補償,還有礦山等等。

    唯一願意答應的要求,就是修改史書。

    除此之外,任何實質性的回報,都不答應。

    “既然大夏王朝是這個態度,那我等也就沒有必要繼續待在這裡了。”

    匈奴國禮部尚書嘆了口氣,他沒有之前那般的激烈,已經不想與大夏王朝和談了。

    聽到這句話,楊開不由微微皺眉。

    身為大夏禮部尚書,楊開對於這次和談也有一個度量。

    李善說的沒錯,保障大夏王朝的利益。

    然而對方也不是無理取鬧,畢竟歸還十二城,索要點東西也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