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小魚的魚 作品

第211章 新模式

    想不好的他,決定先不想了,這也不是一個能當場就能拍板的事情。侯大林剛剛不是說說要新開一個廠麼?那他不讓聽聽他這又是一個什麼章程。

    “侯副總,剛剛你說的再開一個新廠,這又是怎麼回事兒呢?”侯震決定避開剛剛的話題,讓侯大林談談他這個計劃。

    “哦,這個呀,也簡單。我們當初是因為想做機床,所以才和你們京二機搞的合資。如今咱們之間存在的分歧比較大,那我們就不如各管各的,我們以新太平洋合資公司的身份,再重新投資,辦一個新的工廠。這家工廠從廠房到設備,人員,全部我們自己來。京二機或者說是新太平洋公司,不能在其中佔有股份。”

    “啊?這,這不成了你們獨資辦廠了嗎?這個在政策上,怕是不行吧?”侯震是聽明白了,合著侯大林就是借了一張合資工廠的皮,辦得卻是獨資的工廠。這個事情,如果報上去,這可就讓上級為難了。

    不過這個時候侯震也想明白了,既然他們京二機是領導的試驗田,那就充當好這個角色好了。把合資過程中暴露的這些問題,包括侯大林的這個提議,侯震全部都形成了文件,然後交到了有關部門手裡。

    這次非常快,只用了兩天的時間,上級就給了明確的批覆。對於當天侯大林提出來的兩個方案,上級幾乎就是全盤接納。

    只是在之前的方案中,做了兩處改動。

    第一,新成立的公司,或者說是工廠,不能是外資獨資的性質。

    第二,就是之前說的新太平洋合資公司裡的外資投資部分,只能用京二機本身的資產作為抵押,一旦經營不善,不管京二機賠多少錢,政府需要賠付給環太平洋的錢,也就是京二機的資產了。

    這兩個條件,其實也是上級的一種試驗。現在不單單是京二機,還有很多的國有工廠,都存在類似的思想。他們早就習慣了以往的那種生產經營模式,總以為只要給了他們自主權他們就一定能把廠子搞上去。

    國家也是想看看,如今的京二機,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政策也有政策,他們到底能不能把這個廠經營好。如果他們能經營好的話,這也不失為一種改革的新思路。

    而另一個條件就簡單了,其實說白了,就是利用了侯大林的這個雙重的身份。國家不想讓外資在國內開始獨資的企業,那侯大林就用他這個身份註冊好了,反正不管是黃大發還是侯大林,總歸也是同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