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 作品

第738章角力間再起波瀾


  時間一日日過去,隨著信陵君的回援、魏國的淪陷,趙秦戰場也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原本一分為三的潁川戰場(軹城、洛城和新鄭),漸漸合攏成了一處。

  瞬間,新鄭戰場便再度形成了兩軍隊對峙的局面,一如當年的長平戰場。

  只是,不同的是,當年的長平之戰,拖不下去的是趙國,而此時的新鄭戰場,拖不下去的卻是秦國。

  南面,秦軍總兵力即將達到了三十五萬之多,這也迫使著援軍還未完全抵達,手中只剩下十六三千萬大軍的李牧退回到了新鄭城內死守。

  但,李牧到底是李牧。

  面對即將面臨的巨大的兵力懸殊,他不僅沒有強令身後的周騏、趙韋和孫崮所部加快行軍,馳援新鄭,反而是對趙括的命令進行了一番修改。

  野王城孫崮所部收復軹城之後,除留下五千卒守衛糧道之外,其餘四萬五千大軍,立即向西,直撲曲陽。

  而周騏和趙韋所部,留下一萬大軍固守洛城,九萬大軍南下新鄭,剩下的四萬大軍則是同樣西出,配合孫崮所部徹底封鎖陽山。

  旋即,孫崮所部全軍繼續向西,配合空倉領之南下部隊,直插秦國河東、河西之境,扣關函谷。

  是的,相較於趙括的保守治療,李牧的心則是要大上許多。

  很明顯,李牧就是要趁著秦軍主力被自己釘在潁川新鄭的機會,剪除掉秦國的羽翼——河東、河西郡。

  當然了,若是秦軍實在不給力,李牧也不介意直接對函谷關下手,兵臨咸陽。

  那這事兒可就徹底的大發了!

  不過,這並不是說李牧的戰略構想就比趙括要更加的明智。

  只不過秦軍的一系列動作實在太快,而身處魏國的趙括,顯然沒想到秦軍會果斷地採取龜縮戰術。

  更沒想到原本駐紮在曲陽監視著洛城的蒙驁所部,會被幾乎全員調至南面的新鄭戰場。

  曲陽,那可是河東的門戶,也是任何一支軍隊進出河東的必由之路。

  可以說,一旦曲陽被控制在了趙軍的手中,秦軍從河東回返的路途便算是斷了。

  而一旦此路斷絕,趙軍便有足夠的時間來收拾河東、河西兩郡了。

  原因很簡單,秦軍幾乎傾國之兵都已經集中在了新鄭城下,而新鄭的秦軍想要回援,在曲陽陷落的情況下,便只能從楚地回返蜀中,再從蜀中進入關中,最後經函谷才能抵達河西、河東之地。

  這樣一條念都要念很長時間的道路,沒有個一兩個月根本走不完。

  而一兩個月,足夠趙軍拿下河東、河西甚至是兵寇函谷了。

  即便秦國內部還有兵力,也未必敢在如此情況下出函谷而戰了。

  當然,從王齕的角度,這樣的調度卻也是合情合理的。

  不是他不知道曲陽的重要性,可是若是將蒙驁的大軍繼續留在曲陽,極大的可能,等魏地的趙軍回返,立即就會匯合著野王城和洛城的部隊,對蒙驁的大軍展開圍剿。

  到那時,秦軍損失的,就不止是一個曲陽,恐怕還要將蒙驁,連帶著手下的數萬精銳大軍一起填進去。

  一句話,如今的秦國已經滿是漏洞,任何一個地方都可能遭到趙軍的暴擊,顧得了這頭,就會落下那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