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 作品

第707章不能再等下去了


  饒是想要悶聲發大財,但趙國蒸蒸日上的國力,還是不可避免地被各國發現了端倪。

  只是,最先發現異常的,並不是一直與趙國對戰中的秦國,而是幾乎被趙國兩面夾著的魏國。

  原因也很簡單,逃亡趙國的風終究還是吹到了大梁之中。

  得到消息的信陵君也不敢怠慢,向魏王請旨之後,便悄然帶著人前往靠近東郡的幾個城池查看情況。

  這不查不要緊,一查之下,信陵君的心都涼了半截。

  短短不到兩年的光景裡,靠近趙國東郡的幾座城池之中的人口,尤其是耕作人口下降了近三成。

  更令信陵君感到害怕的是,這些地方無一例外的,都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土地兼併,大量的土地囤積到了世家豪族的手中。

  很明顯,這些原本的農戶在逃離魏國之際,將手中的土地全都處理給了當地的豪門大族。

  而掌握了越來越多的土地之後,當地的世家豪族,漸漸發現他們居然有操縱當地糧假的能力。

  於是為了拿到更多的土地,徹底將百姓與土地剝離,世家豪族隨即開始勾結官府,一面斷了以糧谷抵納賦稅和捐輸的路,一面又將糧價狠狠壓低。

  這樣一來,為了還上官府的賦稅和捐輸,百姓只能用更多的糧食去換取官府認可的錦緞和刀幣。

  於是,“穀賤傷農”隨即在這些地方,真真切切地發生起來。

  入不敷出的百姓,只能典賣掉最後的田畝,然後死的死,逃的逃。

  索性的是,信陵君來的還算早,土地兼併還沒有到最後的人吃人的階段,也還沒有造成十室九空的慘狀,若是等到今年秋收結束,恐怕幾個城的百姓要逃去至少五成。

  饒是如此,這丟失的三成的百姓,已經足夠令信陵君警惕起來了。

  沒有任何的猶豫,信陵君搞清楚了問題,當即便以其極強的政治手腕,強令官府頒佈了恢復以糧食抵納賦稅捐輸的政令,同時更是不惜以自身財力,將數城的糧價強行抬起來。

  很快,數城的糧食價格得以平復,而民怨也終究得到了遏制。

  只是,信陵君很清楚,這不過是治標,根本無法治本。

  而這本,不在其他,正在隔壁的趙國東郡。這丟失的三成百姓,幾乎絕大部分都去往了不遠處的趙國東郡。

  從信陵君的角度來看:若非趙國東郡打出了什麼“來了就是趙國人”的口號,甚至還發田發牛,自家梁郡的百姓也不會拋家舍業地往東郡而去。

  若非自家百姓拋家舍業給了當地豪強太多的土地,使他們得以控制糧食價格,也不至於釀成如此危機。

  信陵君的這番邏輯,當然是在“智子疑鄰”。

  很明顯,從後來人的視角來看,這危機的出現,明顯是魏國“苛政猛於虎”的體現,趙國對流民的吸引至多不過是一劑催化劑而已。

  畢竟,若是能有的活,誰願意拋家舍業地離開已經熟悉的故土呢?

  可以說,即便沒有趙國東郡的出現,在魏國的苛政之下,劇烈的土地兼併也是遲早的事情,魏國的百姓遲早還是會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