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 作品

第703章權利交替給機會

  甚至,更有將軍直接諫言曰:“當興大兵,已自上黨、潁川兩面出擊,入河東、攻河西而取函谷,進而攻入關中,佔據咸陽,以奪秦人之基,而取天下之勢!”

  說實話,乍聽此言,只覺心頭澎湃不已,便是趙括也想要立刻就把秦國拿下。

  只可惜,這是不可能的。

  秦國的戰力或許會因為權力交替的緣故而稍打折扣,但以老秦人的韌性,越是在危難的時候,越是能聚集到一起。

  到時候,只要秦王登高一呼,從者必然雲集,想要一戰而下秦國,幾乎是不可能的。

  更重要的是,魏國、甚至是齊國,在這樣的情況下也不會袖手旁觀。

  因此,這一戰要麼不打,要打,就有可能是五國的亂戰。

  如今的趙國,還沒有足夠的實力,去同時面對三個大國的戰鬥。

  什麼?楚國?

  那渣渣的戰鬥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而且,趙括從來沒有把希望壓注在別人的身上的習慣。

  因此,趙括幾乎不假思索地便拒絕了發大兵而定鼎秦國的建議。

  不過,楚國的面子不能不給,秦國的這次機會,也不容趙國就這麼輕易地放過。

  思慮再三,趙括決定:“只打雷、不下雨!”

  簡單來說:要我趙國配合你楚國的軍事行動,將會以大兵,從上黨和潁川兩個方向,向著邊境而去,吸引和拖延住秦軍的主力,為楚軍的行動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

  當然,越境擊敵,趙國是不會做的。

  除非,秦軍真的被楚軍全面吸引,正面極容易被突破之時,趙軍才會真正地進入戰鬥。

  至於理由嘛也很簡單:去歲趙軍已經打疲打累了,需要休息。

  應該說,這樣的答覆,已經算是很給楚王面子了,而楚王也很是滿意趙國的答覆。

  於是,在得到了楚王密令後,楚國的使者,也是當著子楚的面開始要求其將陳都等幾個重要的城池還給楚國。

  這話,聽在眾多的秦人耳中都是刺耳不已。

  於是,秦太孫王齕果斷地拒絕了楚國的無理要求。

  也因此,子楚登上政治舞臺不過一個月的之間裡,楚王便開始了蠢蠢欲動。

  十月中旬,楚國發兵十萬,欲重奪秦國所佔陳都等地,若是一切順利,楚軍甚至還將鄢郢之地也納入了收復的範圍之內。

  與此同時,楚國更是連連派出使者前往魏、齊兩國,試圖說服兩國會攻秦國。

  至於趙軍,也在楚國出兵的同時積極響應,潁川軍的兵力增加至五萬,上黨軍空倉領防線上也增加到近八萬大軍。

  這已經是在不影響秋收的前提下,趙國所能動用的全部兵力了。

  不得不說,楚國給的周地是真的賺到了。

  好在,除了增兵之外,趙軍倒也沒有更多的行動了。

  只是,僅僅這樣的動作便已經能讓秦軍好好的喝一壺的了。

  秦太孫子楚聞聽兩國來攻,心中雖然憤怒莫名,卻還是保持了相對的冷靜。

  一邊子楚以秦王之名,令秦軍的明日之星蒙驁率楚地之兵八萬對戰楚國大軍,令王齕都督河東、河西之守將,協防趙軍率兵六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