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 作品

第685章心照不宣備戰中

  而一旦這樣的冒險失敗,極有可能造成的,便是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秦師在趙軍的內外夾擊下敗績,然後退回楚地,趙軍若是追殺而來,好不容易得到的楚地,或許也將拱手想讓。

  這兩個方案的後果,顯然是王齕所無法接受的。

  反倒是第三個方案,看似在浪費時機,卻是如今最合適王齕的中庸之法。

  雖然秦軍自從長平之戰之後,幾乎沒有在趙軍的手上取得過什麼好處,看似秦軍似乎已經不如趙軍,可若是細細論之,秦軍還真沒有在一對一的戰鬥中輸給過趙軍。

  長平一戰,若非十餘萬魏軍的突然到來,歷史早已經給過了結果;

  而之後的洛城之戰,秦軍對上趙軍,在軹城的攻防戰中也是打得不可開交,即便秦軍出於進攻的不利位置,其戰損比也死死咬住著趙軍。

  單從這一點來看就知道,秦軍的戰力絕不弱於趙軍,無論是單兵作戰還是集團作戰。

  只要沒有另外的國家橫插一腳,王齕還是很有信心跟趙軍做過一場的。

  應該說,隨著各國的消亡,秦趙的一戰,也是勢在必行,遲早的事情。

  面對即將逆轉的國力,從王齕的角度看來,晚戰不如早戰。尤其,在趙國剛剛吞下韓、燕兩國之地,在楚國剛剛敗退的節點,或許是最好的時機。

  因為趙國的急劇擴張,勢必引起剩下的魏國、齊國的警惕與不安,至少在這個節骨眼上,兩國很明顯會更願意作壁上觀;

  而楚國剛逢大敗,也勢必不敢在輕易北上。

  這樣一來,三個場外因素,幾乎都被排除在外。秦國幾乎可以沒有什麼後顧之憂地與趙國好好幹上一場(陳城之中還是要放上萬餘兵力震懾楚軍的)

  幾乎沒有干擾的一戰,這或許是王齕所能找到的與趙國決戰的最佳時間了。

  唯一的問題是,王齕手中的兵力只比趙軍多出一萬出頭,即便再從陳城抽調一萬大軍,也不夠比趙軍多出兩萬多。

  想要修書一封便向秦王再要兵馬,卻也來不及了!即便從蜀中直接發兵,也不可能在廉頗的兵馬之前趕到戰場。

  當然,韓之國的戰場趕不上,並不意味著其他的戰場也趕不上啊!

  比如出河東而攻上黨!

  如今趙國幾乎全部的兵力都被牽扯住,或在韓之新鄭,或在燕國薊城,或是在趕路途中,上黨郡勢必空虛。

  若是此時能以一支偏師數萬向東而進,即便不能攻破趙軍在上黨的防線,也足夠撼動趙王括的神經了。

  上黨與韓地,孰輕孰重,相信趙王一定有桿秤。

  如此一來,在新鄭之戰中,秦軍甚至只要能夠牽制住趙軍,就能迫使趙軍回援上黨了。

  若是趙軍主力不願回援,上黨的佯攻便可變成真的進攻,趙國更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甚至,弄得不好,連芝麻都撿不到。

  想及此處,王齕也不再猶豫,當即修書一封,向秦王詳細闡述了自己準備與趙軍在新鄭城外決戰的原因,並請秦王派兵佯攻上黨。

  應該說,王齕的這招正奇相生,的確有其高妙之處。

  可問題是,王齕機敏,對面的趙括和李牧也不差啊。

  早在趙括決定要跟秦軍在新鄭地區打一場決戰之時,趙括便已經想到了這一點,在趙韋從邯鄲帶重騎兵南下的同時,趙括便已經下令讓上黨之軍東出,將戰火引到秦國的河東。